第1341章 君臣之议,王八之论



“这几批大的商品抵达后,刘备再次扩军了,他雇佣了一些大宛人和康居人为他效忠。”

“如此说来……”周野忍不住笑了:“西域流贼刘玄德,现在有了跟脚,成了一个商业政权?”

周野这话没有诋毁刘备,刘备刚去的时候确实就是个流贼。

没地没政,但有接近万人的骑兵精锐,这不是流贼是什么?

对于西域人来说,这简直是噩梦!

这伙人高度统一,紧紧环绕在刘备身边,论起凝聚力比当初被大汉打跑的匈奴人要强的多。

大宛康居原本是对刘备俯首称臣了的,现在面临贵霜的压力,更不可能向刘备伸手。

贵霜距离较远,再加之内部矛盾剧烈,各个派系意见不合。

等他们派出一路兵去打刘备的时候,恰好中了刘备的埋伏,被吃掉了前队。

更重要的是刘备有周野在后头输血,贵霜有些人看中了当中利益,不愿与之交战。

“确实如此!”

郭嘉点头,紧接着打开下一封来信:“刘玄德已招募文武,在西域另起炉灶,立的还是大汉旗帜。”

说完,他看着周野。

换做正常君主,听到这个消息必然勃然大怒。

然而周野没有,他反而在笑:“如果他不能另起炉灶,我安排他去作甚?差遣一将去便是了。”

“这之中有区别吗?”郭嘉眉头一下拧了起来:“他另起炉灶之后,岂不是更难掌控?”

“区别很大。”

周野收起了正在操练的王戟。

这段时间,他难得的歇息,停了兵马。

但身为乱世至尊,武艺自然不能生疏。

更何况虽然没有在外征战,但在家里可是夜夜征战未休,以至于斩获极为丰富。

除了处理族中事务回了南中的祝融之外,其余诸夫人几乎全员中标。

这使的周野麾下从政坛到军队士气空前高涨。

这说明大王春秋鼎盛,易容谣言不攻自破。

在大臣们看来,子嗣多那是真正的能力象征。

子嗣众多,更是让政权的生命力变得更加旺盛,能够承担更多的风险。

“派一将前去征讨,他虽对我言听计从,但必诸事依赖于我。”

“倘若在外突遭不测,或一战而覆。”

“为维持局势,我便又得添兵添将,耗费人命粮秣。”

“如此,我便不是吸血,而是被放血了。”

郭嘉垂手做恭听之状,周野则继续道:“刘备非一将之才,他要立足在外,就得另起炉灶。”

“有地盘、有文武、有制度、有民户、有生产……只有这样,他才能赔的起。”

“即便是经受失败,也能迅速补充,乃至壮大。”

“但你需知道,老大不是谁都能当的,要在域外立足当老大,更是难之又难。”

即便带了基本盘去,那又如何呢?

到了一个全新的环境,所有的一切都发生了变化,失去了治下的百姓和政治根基,首领还能维持首领的地位吗?

难,很难,非常难!

在此之前,有无数大或小的政权,在逃亡路上,君主的脑袋不断的被摘下、顶上,顶上的又被迅速摘下……以至于渐渐崩溃,消失不见。

要做老大,可不是说一味的靠武力或统军之才就行的。

而刘备此人最大的能力是什么?能得人!

郭嘉缓缓点头,问道:“那需要收缩一些利润么?防止他壮大的太快。”

“不必!”

周野直接摇头,道:“贵霜康居都是大国,纵然武力不如大汉昌盛,但刘备要成功谈何容易?”

“贵霜不会坐视刘备威胁,而康居大宛之前顺从刘备,是因为刘备在凉州,不会吞并他们,更不会直接威胁到他们。”

“现在局势不同了,他们也不会真心拥护刘备成事——刘备壮大起来,对于他们而言,跟贵霜有区别么?”

“所以,刘备还需要时间,他壮大之后,会将西域的战争烈度推到更高。”

再之后,则是拼杀、换血、放血。

然后他们需要粮秣、需要兵器甲胄、需要战马。

周野可以一面看着他们滴血,一面从他们身上吸血。

这才是最为附和他利益之事。

至于会不会死人……他管得了那么多?他是来做天下至尊的,可不是做大慈善家的。

再则,唯有大乱,才有大治。

要想长治久安,今日的流血便不可避免。

郭嘉会意点头,同时笑道:“也能让刘备对我们形成依赖,仰首待哺,若是哪日我们要对他动手,直接从此下手便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