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岭南之战(一)-第2/3页



“……胡素、**、杨真,你们三个营,组成中军,我在中军行动。王威,你营担任后军。各军行军间隙为半天,各营行军间隙为一个时辰。至于各千人队的行军间隙,由各营指挥使自行确定。”

安排完行军的事,杨炯站了起来,转身指着地图,语气沉重地说道,“广东布政司,地形狭长,治所广州,距离韶州很近,行军快的话,估摸着两日即可抵达。”

“另外,目前是两广总督,节制两广军务,兼广东巡抚,这便于他们统一组织防御。”

“还有,光是广州,就有广州前卫、广州后卫、广州左卫、广州右卫这四个卫。附近有,惠州卫、清运卫、肇庆卫,这三个卫。除此,还有韶州府驻防的韶州千户所,及其附近的南雄千户所。”

“……最乐观的估计,两广总督会动员这附近的七个卫,还有两个千户所,用于抵御咱们的攻打。也就是说,如果野战的话,他们可能会有三万多士卒。当然,也可能还会更多,像潮州卫、广海卫,这些远一点的卫所,也可能会加入战斗。”

“……大伙要心里有数,这一战,决定了咱们虎山军的未来,究竟是个小虾米,还是一条大鱼?究竟是窝里横,还是可以横行天下?”

大伙一听,心情顿时沉重起来。原本还以为,打个韶州府,就像打永州府一样,只需要对付一个卫,或者几个千户所,没想到人家实力这么雄厚,士卒有这么多。这不是遇到硬茬子了么?

杨炯见状,倒是没再多说什么,便宣布军议结束了。

……

待各营指挥使和千夫长走了后,秀才和周鹏却留下了。

两人对视一眼后,周鹏问道,“大人,在下有三不解,还请解惑?”

杨炯点了点头。

“其一,大人你为何要斩杀湖广都司,还有宫里来的人,却唯独留下那姓刘的太监?”

杨炯神色萧索地回道,“这是刘公公的意思。杀了其他人,就死无对证了。到时候,刘公公可以对外声称,咱们虎山军是在打下韶州后,才接到朝廷招抚的公文的。这样一来,朝廷有了台阶下,刘公公和咱们也都没有了罪责。”

周鹏听了,点点头,又问,“其二,大人你既然判断两广总督能集结这么多卫所,人数远多于虎山军,而且还是以逸待劳,那怎么还要以少对多,劳师远征?”

杨炯苦笑着回道,“先生你呀,是还不熟悉咱们虎山军的运行——军饷高、训练苦、纪律严。说到底,根本就是军饷高。就是先生你,充任我的幕僚,目前的职务,相当于一个千夫长,光月俸就是十六两银子。”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不抢到钱粮,坐吃山空后,队伍必散,照样等死。继续抢下去,说不定还会有点活路。”

周鹏思忖了一会,又点点头,继续问道,“其三,大人你为何实言相告,就不怕影响士气么?”

这回,杨炯笑了,回道,“虎山军,虽说是我一手拉起来的,但不是我一个人的虎山军。只有下面的士卒坚强敢战,军官精明强干,才能真正走得远。这些营指挥使,还有千夫长,总归是需要在压力下成长的”

最后,杨炯感慨道,“没有谁的成长,可以由别人去担当,或者教会的,只能独自承受。若是一遇到难事,就逃避退缩,那还出来闯荡江湖干什么?一支军队,遇强则怯,逢敌不敢亮剑,那又有什么前途可言?!”

……

两广总督府。

总督沈犹龙神色不豫,怒道,“湖广来的贼子,公然喊着攻打韶州的口号,你们竟然还不感念军情紧急,加快集结?简直是昏聩至极!倘若哪个卫所,再行动迟缓,老夫就要先斩后奏了!”

沈犹龙,字云升,松江府华亭人,万历四十四年进士。这二十多年来,官运亨通,先后任鄞县知县、兵部右侍郎、右佥都御史等官职,现总督两广军务兼广东巡抚。久历仕宦,官威自然日重,大堂上站着的这一帮卫指挥使,一个个吓得诚惶诚恐、战战兢兢,生怕被总督大人抓出来杀鸡骇猴。

见这些武将被吓得神色紧张,惶恐不安,沈犹龙又温言劝慰道,“虽说湖广贼子嚣张之极,但我两广也人杰地灵,豪杰辈出的。你们身为卫所要员、朝廷武将,都负有安靖地方、守护桑梓之责。老夫虽然生气,可那也是希望诸位忠于王事,勇于任事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