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学校-第3/4页
新型纺纱机设计并不复杂,熟手工匠看过图纸后,就能制造出来。一个工匠造一台大约花费三天时间。
柯小树建议,由城主府牵头,先成立一个纺纱厂,到时候新型纺纱机就在纺纱厂投入运行。
这么做的目的是,以老城主的威望,将新型纺纱机推广开来,让大家认识到新型纺纱机的好处。
任何一个新兴事物的出现,都需要得到一定时间的推广,才能为民众所接受。
老旧家庭小作坊的纺纱模式,注定被大规模工厂的出现而淘汰。
想要提高生产力,不止生产工具的效率要提升,工人的工作方式也要得到提升。
将工人当成螺丝钉,分工合作,确保制度的先进性,调动工人工作的积极性,才能最大化发挥出自身的产能。
当然,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最终结果肯定是机器生产替代人工生产,不过目前还不需要考虑那么长远。
至少从现状看,技术发展到能够完全取代人力,目前看不到这种可能。
洛城第一家纺纱工厂在老城主的推动下,正式成立了。虽然新型纺纱机还没造出来,但不妨碍人员的招聘。告示贴满了洛城的大街小巷,说工厂需要纺纱工人,工资按件发放。
不菲的酬劳,吸引了不少纺纱女工应聘。当然也有更多纺纱女工选择观望。
因为她们听说,这次工厂里使用的纺纱机,不是传统的纺纱机,而是新型纺纱机。女工们对此抱有疑惑。
这也正常,柯小树本就没从一开始,就奢望所有人都能立刻拥有新技术。
总之,纺纱工厂的事就交给老城主去管。接下来,柯小树在百忙之中,又去找到大学士科尔,想让他负责主持一项工作。
当大学士科尔听到柯小树想让自己做什么时,都惊呆了。
“你想让我办一所学校?”
柯小树点头:“没错。”
“让那些大字不识的平民百姓也接受教育?”
“当然。”
“可他们生性愚钝,根本就学不会呀!那只是白费功夫!”
大学士科尔有些生气的样子。
其实他的反应才是正常的。
因为在阿尔达大陆,只有贵族的孩子,才会接受教育。平民根本没有接受教育的机会,平民也没有要接受教育的需求。
在这里,接受教育更像是一种阶级的权力,而非必需品。
平民几乎没有什么上升通道,跃迁阶级?想都不敢想。一辈子安心当个平民,耕一辈子地。
只有发生战争、动乱时,平民参军,才有可能跃迁阶级,成为一名骑士,得到贵族身份。
但这样的情况少之又少,而且是拿命换来的。
所以,当大学士听闻,柯小树要求他办学校,不分阶级贵贱,接收所有适龄孩子上学时,大学士感到十分不可理喻。
这跟他固有的观念产生了巨大冲突。
就连大学士这样学识渊博的人,都无法接受平民接受教育,可想而知想要在洛城普及大众教育,这条路有多么艰辛。
但柯小树认为,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他都必须将这条路走下去。
只有全民普及教育,消灭文盲,才能涌现出一大批可用的人才,才能推动洛城乃至世界的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
柯小树这样问大学士科尔:“您为什么不支持全民教育?让平民的孩子也进入学校学习,有什么不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