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三-第2/3页



此外就是若干新旧巡洋舰:

来远(管带副将邱宝仁):排水2900吨,航速15.5节

经远(管带副将林永昇):排水2900吨,航速15节

致远(管带副将邓世昌):排水2310吨,航速18节

靖远(管带副将叶祖珪):排水2310吨,航速18节

济远(管带副将方伯谦):排水2300吨,航速15节

广甲(管带都司吴敬荣):排水1296吨,航速14.2节

超勇(管带参将黄建勋):排水1542吨,航速16节

扬威(管带参将林履中):排水1542吨,航速16节

平远(管带都司李和):排水2100吨,航速10.5节

广丙(管带都司程璧光):排水1000吨,航速17节

还有两艘蚊子船,也就是炮舰:

镇中(管带都司林文彬)

镇南(管带都司蓝建枢)

四艘鱼雷艇:

福龙(管带都司蔡廷干)

左队一(管带都司王平)

左队二(管带守备李仕元)

左队三(管带守备郑得春)

双方的吨位是RB海军42000余吨,北洋舰队35000余吨。此外,RB军舰的航速大部分高于北洋水师。

交战的战场,并不是在鸭绿江口的大东沟,而是在大鹿岛与大洋河口、大孤山一带海域,在鸭绿江口以西约50公里处。

12时05分,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在先,本队在后,呈单纵阵,接近北洋水师。

12时20分,北洋水师在行进中由双纵阵改为横阵,旗舰定远位于中央,其余各舰在其左、右依次展开,舰队呈楔形梯队。同时丁汝昌还发出命令:“各小队须协同行动;始终以舰首向敌;诸舰务于可能之范围内,随同旗舰运动之。”

这个阵型被不少人诟病,认为是海战失败的原因之一。其实军事家们认为北洋水师的阵型并无不妥之处,以定远和镇远顶在最前面当肉盾,利用它们的铁甲吸引炮火,其余各舰会有更多的歼敌机会,这个作战理念,在海战结束后定远和镇远虽然被日军集火,但并未沉没,仍然能自主航行并有战斗力也可以得到证明。

12时50分,双方舰队相距5300米,北洋水师旗舰定远首先开炮,据戴乐尔记载,这一炮令正在飞桥上的丁汝昌和戴乐尔摔落并受伤。

丁汝昌的受伤,在历史上有些争议,有说他是被定远的巨炮震落受伤,有说是被日军炮火波及受伤,有说是被烧伤。戴乐尔是为北洋水师提供服务的英国海军军官,时任“定远”铁甲舰副管驾,他参加了黄海海战和威海卫之战两次战役,是一个活跃在近代中国历史舞台的外国人,这里取戴乐尔的说法。

从此时起,北洋水师各舰除跟随定远进退之外,已经失去了指挥。

13时左右,第一游击队炮击北洋水师右翼超勇、扬威两舰。日舰的快炮在这时发挥巨大作用,在短时间大量炮火的倾泻下,超勇、扬威两艘旧式军舰被压制得几无还手之力,受到集火后,超勇、扬威起火燃烧,日军抢到了先手。

13时20分,联合舰队本队航速较慢的比叡、扶桑、赤城成为北洋舰队的打击目标。比睿、赤城受重伤,赤城号上军官死伤大半,舰长坂元八郎太少佐被定远的150mm克虏伯炮击毙。

14时15分,西京丸上的桦山海军军令部长发信提醒伊东比睿、赤城危险,伊东令第一游击队再次左掉头救护回舰,反将一直被隔在北洋水师对面的西京丸暴露在火力下。

14时20分,日舰西京丸中弹起火退出战场。福龙朝它发射两枚鱼雷未命中,追到40米处发射第三枚,结果鱼雷未来得及回到正常定深,从西京丸下通过,西京丸幸运逃脱。

来远号追击逃逸的比叡号,被比叡号发炮击中甲板,引发大火,受到重创,日军一艘正撤出战场的弱舰重创北洋主力巡洋舰,让人始料未及。

在此时刻,超勇终于沉没,扬威重伤驶离战场搁浅。

14时30分,北洋水师平远命中日舰松岛,也被其所伤并引起火灾,暂时退避。

15时04分,北洋水师对联合舰队殿舰扶桑进行冲撞,扶桑舰240mm炮击中定远,使其大火熊熊,无法扑灭;迫使定远停止射击,日方围攻定远。

15时20分,第一游击队集中炮火打击北洋水师突前试图撞击浪速的致远,致远沉没。

济远、广甲在致远沉没后,迳直逃回旅顺。广甲在途中离岸太近触礁搁浅,两天后被日舰击毁。北洋水师已无法保持战斗队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