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七章 盛京突现极品铁矿!



    索额图沉思了点了点头。

    “所以,当下的一切的努力,全是为了对付三藩。而且朕在以前,也一直在强调,雄卧大清西南的三位藩王,都是当世枭雄级别的存在,咱们万万不可轻视之。”康熙皇帝说话间,面露郑重之色。

    索额图缓缓的抬起头,看着康熙皇帝,同样是满脸的拘谨之色,躬身作揖,轻声说道,“主子,奴才明白了。奴才定会尽全力,处理好这件事情的。”

    康熙皇帝微微的点了点头。

    “嗯,你下去吧。往后你要格外注意处理事情的一些细节问题。细节有时候决定着整个事情的成败。”康熙皇帝沉声说道。

    “奴才遵旨!”索额图说话间,缓缓的退出了乾清宫的书房。

    康熙皇帝看着索额图的离开,缓步来到了窗台跟前,双眼眺望着远处的来来回回忙碌的宫女太监,心中默默的说道,“是不是我将整个平三藩的事情想得太复杂了?”

    “如果他们三藩有这样的心智,是不是不会让满清入关?”

    “如果他们三藩有这样的心智,是不是早就在满清入关之初,便在他们根基未稳之时,便将满清之人撵出了关外。”

    “如果他们三藩有这样的心智,是不是会在顺治爷仙游出宫之时,便发动政变,将整个大清颠覆!”

    “如果他们三藩有这样的心智,”

    康熙皇帝在心中一遍遍的提问着自己。

    但最后,康熙皇帝使劲的摇着头,将这些杂七杂八的事情狂摆出自己的脑袋,低声的说道,“不能这样想,只有将万事考虑周全,才能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只有万事俱备,才能得心应手的处理问题。”

    康熙皇帝在心中一遍遍的告诫着自己,对付三藩,坚决不能掉以轻心!

    康熙皇帝在自己沉思了半个小时之后,缓缓的转过身来,低声的喃喃自语,说道,“好了,就这样稳稳的处理问题,不能掉以轻心。将万千事情,尽量考虑周全。而当下,坚决不能让三藩参与进恩科的事情中来。”

    康熙皇帝说话间,缓步的走上了龙椅,端坐而下。又一次的翻阅起了龙案之上的奏章。

    待康熙皇帝皱眉阅读几分钟之后,忽然眉开眼笑,一脸激动的站起身来,看着旁边站立的三德子,大声的说道,“宣兵部尚书马尔汉,还有工部尚书喇哈达进宫见驾!”

    三德子赶忙躬身作揖,回应了康熙皇帝一声之后,快步的退出了书房。

    大约数十分钟之后,兵部尚书马尔汉、工部尚书喇哈达二人快步的走进了乾清宫的书房。

    康熙皇帝一脸的喜悦之色,再二人还未对他行礼之时,便对二人招了招手,示意他们赶快过来。

    马尔汉见状,于喇哈达对视一眼之后,便快步的来到了龙案跟前。

    康熙皇帝抬手将他仔细阅读的奏折递了过去。

    马尔汉双手接过,几分钟之后便将整个奏折阅读完毕,转手递给了喇哈达。

    马尔汉沉思了片刻之后,一脸疑惑的看向了康熙皇帝。

    “主子,盛京将军奏折所说的发现铁矿精石之事,在我们还在关外之时,便已经发现。而这些,也是我们当初举兵之时,最为重要的武器原材料,这有什么特殊的意义么?”

    工部尚书喇哈达在阅读完盛京将军的奏折之后,也是深表同意的点了点头,疑惑的看着康熙皇帝。

    康熙皇帝微微一笑,说道,“如果有了这些铁矿精石,那么朕的武器,便可实现大规模的批量生产,如果能将改良火铳全都配发到大清所属的部队之中,那么这些军队的战斗力,定会有了质的飞跃!”

    “枪杆子里出政权,这句话,在什么时候也是真理!”康熙皇帝忍不住的说了一句。

    马尔汉、喇哈达二人被康熙皇帝的突如其来的一句话,弄得糊里糊涂。

    康熙皇帝见状,意识到了自己的刚才的失言,赶忙侧脸看向了喇哈达,说道,“喇哈达,在当下的大清朝,关于铁矿的锻造技艺,发展的状况如何?”

    工部尚书喇哈达听言,赶忙上前,对着康熙皇帝躬身作揖,说道,“回禀主子,咱们大清的冶铁技艺,属芜湖为最。冶铁技艺,已然进入了大规模、批量生产的地步,光芜湖一县,日产三百斤精铁,不成问题。而咱们大清入关之后,这个地方,也成为了兵部所需武器的原材料最为重要的产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