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警察叔叔,抓基佬-第2/3页
最高法院对学术论坛极为重视,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大部分的省市法院都对获奖者进行再奖励,奖金起点至少是一倍于最高法院的奖励,最夸张的法院譬如滨海中院甚至对获奖者予以4倍奖金奖励,也就是一等奖论文国家地方奖金总和250000元。
2006年滨海商品房均价只有2000多元,一篇一等奖论文等于100多平的房子,不能不说是暴利,韩东想不出比它更快的赚钱方式了。其他更别说诸如名声、晋升的好处就更多了。
虽然好处多多,但是能吃到肉的也是极少数,简直可以说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厮杀极其惨烈。全国上千家法院,每年投递到论坛的论文高达10万多篇,其中硕士、博士的论文不计其数。
但这个论坛跟一般的学术论坛不同,注重理论结合实践,纯理论性的文章和纯实务性的文章都很难获奖,获奖的都是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反哺理论的精品文章,算得上万里挑一。这就是为什么博士也难获奖,而基层本科生也有获一等奖的先例。
滨海中院的院长马犇原来是滨海高院研究室的普通办事人员,在2002年的全国法院学术论坛中一举获得二等奖,破了该院历史获奖最高纪录,滨海高院的院长十分高兴,大手一挥,他就平步青云成了滨海高院的研究室副主任。
没过两年他就转成了研究室一把手、副厅级干部,一年以后调到了滨海中院,成为一把手院长、书记,摘掉了副厅的帽子,成为正厅级干部。可以说,那篇获奖论文为马院长的仕途立下了汗马功劳。
所以马院长对论坛极为重视,不但开出四倍的重奖,还公然宣称谁能拿到论坛一等奖,就提拔谁做滨海中院研究室主任。滨海中院研究室主任是正处级干部,这个诱惑不可谓不大,然而却至今无人遂愿。
事实上整个滨海地区法院,最好成绩也就是马院长获得的二等奖。滨海中院最好成绩是十年前获得的三等奖。宋青书进入该院四年,至今仍然是正股级,如果没有什么奇遇的话,这辈子最多熬到副处级退休,离着正处级有十万八千里。
他写作方面资质平平,挑战过四次论坛,每次都是铩羽而归,在滨海高院筛选阶段就被刷下来了,别提多郁闷了。
知道你有宋青书这么好的男朋友,万老师你这个朋友我交定了。韩东打定主意,接受万明珠的好意,制造跟宋青书接触的机会。“好,我听万老师安排。”
万老师展颜一笑,韩东这小子还算识时务,没让老娘下不来台。如果万老师知道韩东是冲着她的男朋友宋青书才愿意竞选三班的班长,会不会娇呼警察叔叔抓基佬?
三班的班会在万明珠和韩东谈话后第二天就开始了。三班共五十个同学,出席班会的有48个,两个请假,万明珠主持。
“同学们,按照学院的安排,今天我们开班会选举班干部,每一个有意向的同学都可以现场报名,并发表竞选演说,得票多的当选...”
“我注意到,我们班真是卧虎藏龙啊,比如韩东同学,他是法学院成立以来新生外语测试最高分,外语系的老师说他的英语水平比英语系毕业生还要厉害,不仅如此,他还勤于自学,连吴红旭副教授都夸他法学理论功底扎实...”
万明珠赤裸裸地把韩东夸了一番,全然不顾及其他同学的感受,甚至有些罔顾事实,韩东自问英语水平赶不上正儿八经的英语系毕业生,当然,水货毕业生另说。
虽然万明珠没有明示操纵竞选,有些早熟的学生还是翻了翻白眼,你都这么说了,别人还敢跟韩东竞争么?阴谋,一定有阴谋。
接下来事态走向也证实了阴谋论,完全按照万明珠编好的剧本在演。韩东报名竞选班长,本来很多打算竞选班长的同学一下子就打消了竞选的念头,改投了其他职位,这其中就包括刘宾。
记忆里刘宾做了三年班长,没想到现在还没竞选就被吓破了胆,人生的大起大落真是太刺激啦。
班长竞选毫无悬念,等额选举韩东稳稳当选。其他同学在剩下的职位上展开了激烈的厮杀。最后自称学霸的冉静同学当选学习委员,其他诸如团支书、生活委员、宣传委员之类不痛不痒的职位,都纷纷落定,获选者韩东均不太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