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老朱:是你逼我的-第2/3页





    “诸位爱卿可还有事禀告。”朱元璋扶着头,不悦的说道。

    闻言,一人是缓缓走了出来,拱手道:“臣詹徽,有喜事禀告。”

    詹徽,左都御史,都察院最高官员。

    “启禀陛下,臣受人引荐了一封文书,同样出自凤阳府,极为出彩,名唤《歌凤阳学府书》。”

    话落,那詹徽缓缓从袖中拿出一封文书,双手托起。

    朱元璋微微颔首,有些不悦的说道:“又是凤阳府?呈上来。”

    一旁侍奉太监闻言,立马快步走下御阶。

    接过近侍拿来的折子,递了过来。

    朱元璋装作心不在焉的打开,他本想将此事就此揭过的,毕竟信国公的事发生的太过突然。

    但这詹徽非要提及此事,便怪不得他了。

    朱元璋吩咐着一名侍从,让他将那李学政从后殿带过来。

    随后慢慢打开文书,扫了一番,在此之前,他已经不知道看了多少遍了。

    他抬头看着眼前的詹徽,意味深长的说道:“写的不错,但未免有些过于奉承,夸大,是否有些言过其实了?”

    那詹徽是缓缓上前,应和道:“禀陛下,凤阳府于我麾下,我多有了解,其监察御史颇为尽心,所言应该属实。”

    朱元璋微微颔首,凌厉的眼神死死盯着,喃喃道:“詹爱卿,对凤阳还这般关注,有心了呐。”

    詹徽仍是没察觉异样,讪笑道:“不敢,微臣本分罢了,中都凤阳也是我大明龙脉地气所在。”

    “此番,太祖乃天命之子,我大明当兴啊。”

    朱元璋却是微微扬手,微笑道:“詹爱卿,当赏,当赏。”

    良久,却是不见封赏,唯有一人被缓缓带上。

    见着眼前来人,詹徽有些疑惑,又觉得有些熟悉。

    朱元璋倒是恢复了正色,说道:“此人来自凤阳府,恰好刚监考完道试。”

    随后,指着文书的内容问道:“不知李学政是否认可此文书所言?”

    李学政恭敬的上前,拿过文书,扫读了一遍,脸色愈发凝重与阴沉。

    随后一把甩过文书,气愤的说声道:“禀陛下,简直一派胡言。”

    “凤阳府,就是有着这般官员,跟不知廉耻的行径,才烂透的。”

    那詹徽正要开口辩解,朱元璋却自顾自的说道了起来。

    “三天前,我在通政司外,碰见了李学政,他说他想陈不平,告不法之事,却被硬生生轰了出来,只因为他只是个底层官吏,没人相信他说的,甚至,没人愿意听他说。”

    “但通政司,创立的原则是什么,是凡四方陈情建言,申诉冤滞,或告不法等事,于底簿内誊写告诉缘由。”

    “什么时候,通政司成了这般模样,方文林,你告诉我!”

    说到这里,朱元璋的声音难免大了许多。

    朝臣也感受到皇帝情绪的变化,纷纷磕首。

    “起来吧。”

    在朱元璋的吩咐下,这才重新起身。

    当然,这些都是朝臣早就训练过的礼仪,朱元璋的行径,他们大都习惯了,朱元璋在大怒,大喜,大悲的情况下,都是需要磕首的。

    “不过我是不是得感谢你啊,方文林,若不是你通政司将他轰出来,我还不知道,原来有人敢在我眼皮底下,左右科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