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三章 茶叶标题党-第2/3页
“据民俗学家研究又发现表明,齐天大圣孙悟空之所以刀枪不入,就是因为菩提祖师给了他一颗茶叶蛋。
而孙悟空之所以大闹蟠桃会,并不是因为蟠桃会的蟠桃如何珍贵好吃,而是因为蟠桃会上,每一个神仙都能喝到皮蛋瘦肉粥。
甚至,每一碗皮蛋瘦肉粥里面,都还有一些茶叶蛋的碎末。营养价值极高,这猴子是因为馋了,所以,才大闹蟠桃会。
许多民俗学者联合声明,强烈要求将《西游记》更名为《一颗茶叶蛋引发的风波》。但是,很遗憾的是,被相关部门驳回。”
“惊天爆料!唐三藏日记被发现,原来唐三藏之所以披荆斩棘的去西天取经,是因为唐太宗答应给他一颗茶叶蛋作为报酬。但是遗憾的是,最后,唐三藏没能如愿以偿的得到茶叶蛋作为报酬,因为唐太宗没忍住给吃了。
据传,玄武门兵变也是与茶叶蛋有关!”
“我的天!原来吴三桂兵反李自成,冲冠一怒为红颜的真相,竟然是因为李自成不光霸占了陈圆圆,还抢了吴三桂家里祖传的半拉茶叶蛋。”
种种好玩的、有趣的、恶搞的帖子,在这些私密性相当强的论坛上,广为流传,转载的、点赞的,络绎不绝。
这一点,和外界社会上认知的考古工作人员,很是有些不一样。在外界,大家对考古人员的认知,往往是古板、严肃、认真、一丝不苟、无趣。可是,实际上,却全然不是那么一回事。
当然了,因为职业需求在那里,大家真正走到工作岗位上,为了让人信服,肯定是要做出一些改变的。
至少,也是披上一层严谨的外衣。
不然的话,很容易让人心生怀疑,不信服。平白的,就给自己添了许多的麻烦。所以,索性的,这一行当里,便是那些性子跳脱的,也都一个两个的在公共场合一本正经起来,装出一副老学究的样子。
当然了,因为工作需要,也的确是需要这样。
要是在考古现场性子跳脱,再来个街舞、迪斯科的,谁受得了?没准,就会打碎什么珍贵的历史文物。那个时候,在这个行当里,可就混不下去了。
想要再端这碗饭,势比登天还难。
而且,这些人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
毋庸置疑!
就一条!
严谨!
还有……
声誉!
一个考古学专业的工作人员,一旦在这个行当里混不下去,想要转行去做别的,可真不是什么容易的事。
至于什么鉴宝之类的,很多也根本用不到他们这些专业人员。因为直接就可以通过一些精密的高科技仪器去做鉴定。
当然,在初期也是需要一些专业人员进行评估。
可是,这个专业人员,绝对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专业人员,而是含金量很高的,在姓名之前,有一大串前缀职务、职称的专家。
一般,至少也都是什么什么大学教授,什么什么协会的理事,至不济,也是个会员。
而即便现在社会上,很多人对专家、学者之类的,因为一些负面新闻,有很多的看法,甚至于有些不屑。持冷眼旁观的态度,可是,这并不妨碍在一些对技术要求相当高的行业里面,这些专家业务技能很是值得人去信服,是有那么两把刷子的。
绝不是随意一个考古工作人员,都能随随便便在自己的名字面前,加上一系列的前缀的。这些前缀没有经过认证、认可,甚至都会涉及到诈骗上面去。
因此,为了端好自己这碗饭,大家也都只好老老实实的在各自的行业里呆着,一个个兢兢业业,在工作的时候,自觉的进入古板、严谨、无趣的状态中去。
久而久之,甚至形成一种本能。
这种本能,甚至会在一定程度上,真的去影响一个人的性格。毕竟,这世上有一个词,叫做潜移默化,还有一种理论,叫做分子运动论。
一种工作状态下的自己,也会影响到生活之中的自己。
这一点,也可以用分子运动论来解释。
这些老教授与老叫兽们,虽然觉得这些帖子很是好笑,但是,却也并没有去斥责学生们。毕竟,一来他们也不知道这些发帖人的id,在现实中,是与哪一个人去对应。二来,网络本就是舒缓个人压力的地方,他们也没有必要去这么做。三来,何况这些学生,还都只是十几岁二十来岁的小年轻呢?用句时髦的话来说,那就是地地道道的小鲜肉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