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三十、阵痛(1)



新世纪来临的一个上午,贾家标准件厂几个主要车间的职工罢工了。轰鸣的机器哑然了,整个厂区突然间变得安静下来。一百多名职工纠集在一起,把厂里的三道大门用电焊封起来,只留下供人进出的小门。同时,工人们自发地成立了护厂队,把守着厂门,只准货物进厂,不准出厂。当天下午,一封职工联名抗议现行企业改制方案的群众来信,送到了市政府体改办以及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手中。阳安市委市政顿时哗然。

贾家标准件厂曾经是阳安最红火的乡镇企业,也是阳安市的纳税大户之一。陈老板也因此获得过地区和省乡镇企业局的“优秀企业家”称号。在川内同行中,贾家标准件厂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历来都是最高的,在四川甚至全国同行中都有一定声誉。但社会在发展,特别是近几年,东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今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同行比较,贾家标准件厂的生产效率比别人低了两倍,产品价格却高出百分之二十左右。这叫做不可比,双方根本不在一个层面上,因此没有办法与之竞争。本来,沿海地区具有规模的标准件厂家,一半左右的产品市场在东南亚国家,但亚洲金融风暴后,它们不得不回头开拓国内市场。这一来,叶明他们厂的市场在不断萎缩,而要应对市场需求,就不得不亏本销售,结果企业的流动资金迅速缩水,从而导致开工不足,生产和经济效益大幅下滑。照此情形发展下去,要不了一年时间,企业就会支撑不住,就可能破产。

企业改制已迫在眉睫。市里面也制定了企业改制时间表,即在1999年底以前,老二轻企业全部进行改制。同时要求改制必须彻底,必须触及产权。厂里因此成立了以陈老板为组长的改制领导小组,确定的改制方案是:全部出售企业资产;把出售企业资产的所得用以安置职工,了结职工与企业的原有关系,改制以后的企业根据需要重新聘用职工。据估计,改制以后的企业可能使近一半的职工下岗。换句话说,改制以后的企业只需要现在职工的百分之五十,就可以实现过去最好的生产效率。

“肯定是陈老板搞的鬼,想找几个人把我们厂吞了……”

“就算不是他想吞我们的厂,厂里搞成今天这个样,也是他的责任!”

“辛辛苦苦几十年,想把我们赶出厂,没得那么轻松事!”

“老子下了岗,就在他家里坐到吃……要他把老子当老人来养起!”

“反正,我们不卖厂!”

“要卖,也有我们讨价还价的权利!”

“对头,要卖,也得看价钱;价钱给够了,当然可以卖!”

在大的变故面前,小人物的惊慌失措表露无意。人们三五成堆,七言八嘴,脸红脖子粗地高声叫嚷着,一派群情激愤的景象。

有胆量并且平日里不守规矩的年轻人,在这种情形下有了用武之地。他们纠结了一帮人,轮番看大门,动员其他工人停工,到处发表自己的思想,一副惟恐天下不乱的架势。但在这种时刻,这帮人在职工中却起到了主心骨的作用。人们在不知所措的时候,需要这样的主心骨。

即使按市里面提出的时间改制成功,也比沿海一带的企业晚了几年。最重要的是,企业在经营状况好的时候进行改制,改制本身和改制以后的效果完全不一样。效益好的时候,企业本身的价值不一样,职工从中获益也不一样;效益差的时候,企业本身会贬值,职工利益因此受损,而且会担心自己下岗,企业改制的阻力和难度也会更大。改革的步伐慢了,就会陷入被动局面。改革会有牺牲,而做出牺牲的只能是工人。首先,职工对出售企业的价格不满,虽然职工个人也可以购买股权,但职工能拿出多少钱呢?企业的售价再高,职工都会不满,都会认为自己的企业不仅值这个价。“我们厂”,眼看就会成为有钱人的个人财产了,职工在感情上也难以接受。人们原以为到了企业,祖祖辈辈都靠企业了,就与这个企业同生死了。企业体制改革对职工来说,是一次观念的更新和感情上的阵痛。其次,不少人担心自己会成为企业改制的牺牲品,担心自己下岗。因此,绝大多数的职工情绪极不稳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