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第2/3页
    
    “行啊!”周大海也爽快的答应道,“丁总跟文远陈立都不是外人,我要是不爽快,怕也难跟丁总做朋友了。”
    新的条件,周大海名下的股份缩水到40%,资产估算缩水到四千万,但能多融一千万进来,而斌海煤炭的年开采规模则能扩大到四十万到五十万吨的样子,而且开采年限还将增加到十年,对他来说,都能保证未来的收益份额是增加的。
    而且大商资本将通过产业股权基金持有斌海煤业30%的股权,周大海也不用担心对煤炭的控制权会旁落。
    这时候一位穿吊带连衣裙女子走进来,肌肤细腻白皙,化着精致的妆容,十分漂亮,走进来令光线昏暗的酒吧都为之一亮,递了一份文件给徐元洲,又耳语了一番就离开了。
    郑文远看到那女的跟徐元洲说话里,两人胳膊不经意的挨了一下,笑着跟徐元洲说道:“看到陌生美女不好意思吹口哨,现在可以吹一声口哨,表示一下敬意了。”
    徐元洲拿文件作势要朝郑文远抽过去,笑着说道:“正而八经的秘书,要让她干事的,不要随便调戏!”
    丁洋笑道:“文远你是好久没怎么回北京了,都不知道元洲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多妥帖,他手下新招了两个研究员,都是中央财经大学一等一的美女,我们明天应该邀请大小周总到元洲的公司去喝茶,再好好学习一下……”
    徐元洲将文件递给陈立,说道:“陈总要的资料,我刚刚让人拿过来了——陈总是有什么新的想法?”
    为柳林河大型污水处理厂,郑文远找徐元洲介绍三家水务公司,陈立之前就看过资料,但比较简略,徐元洲这次拿来的材料就相当详细了。
    陈立没有忙着回应徐元洲的话,接过资料翻看起来。
    清源水务原是北京丰台区属国资企业,零二年进行过改制,但丰台区国资委依旧持有清源水务40%的股份,算是地方国资参股企业,从最早的丰台区污水处理厂算起,发展已经有二十年,目前旗下运营五家规模不等的污水处理厂,也拥有污水设备制造及工程施工公司,净资产达到十亿规模,年盈利在一亿左右。
    徐元洲与清源水务比较熟悉,清源水务想要在国内上市,而徐元洲投资私募基金主要从事证券投资,在证券领域的人脉极广。
    只是目前国内证券市场容量小,国内想上市融资的企业又特别多,清源水务的上市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清源水务想要承接柳林河污水处理厂项目,但资金又有限,需要地方上解决贷款,我在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陈立看过资料后说道。
    “因为清源水务这两年扩张步伐比较大,累积的债务规模高达十亿,也影响其进一步扩张的步伐,要是负债率继续提高,甚至还会直接影响其上市,”徐元洲说道,“不过,清源水务的上市,我前后帮忙联系有一年了,对清源的赵总以及他手下一帮兄弟都比较了解,有能力能拼搏。”
    “柳林河大型污水处理厂投资预计需要四个亿,”陈立说道,“要是清源能接受大商资本的注资,我们可以拿两个亿投入清源水务,这样实际就直接解决掉一半的建设资金问题——郑哥,你觉得这怎么样,是不是请四哥帮忙安排我们跟清源水务的赵总见上一面。”
    以bot模式建造大型污水处理厂,投资回报周期太长,大商资本新设立的产业基金才募集两亿资金,承受不住这么长的投资期限,但可以作为股权投资,直接注入清源水务,扩大清源水务的资本金。
    清源水务获得两个亿的资本金,再从其他地方筹措两亿资金,就能将柳林河污水处理厂项目承接下来。
    而未来无论是清源水务上市或者其他股权转让的形式,大商资本投入两亿资金,预计两三年后就能撤出来并获得一定的收益。
    而且环境产业也是大商资本设立产业基金的主投方向之一。
    陈立相信这个是大家相对都能接受的方案。
    清源水务上市遇阻,又急需发展资金,徐元洲居中联系,无论是丰台区国资委,还是清源水务目前的管理团队,都是乐意接受大商资本的注资,问题的焦点,还是集中在清源水务当前的估值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