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金陵适时来客-第3/6页



    有部分会操作的士兵,被他集中起来。林如海知道火器,但并不懂得操作、使用。

    在贾璘的提议下,林如海明确地下令道:“从此,林家军就有了‘火器营’!由千总林宗坤负责!”

    林宗坤为人聪明,喜欢鼓捣一些小机械,比如修理西洋钟——这在当下,已经可以称作是高级技术人才。更何况,他还是无师自通的。

    再有懂得一些机械和火器原理的士兵配合,林宗坤勇敢地接下来这个任务。

    有了火器营,目的就是仿制、铸造、教导火器的使用。贾璘更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良的建议。

    凭借着头脑中的印象,他对林宗坤以及这些技术士兵,提供了鸟铳、虎蹲炮的改进意见和基础图纸。

    以当下的机械技术而言,噜密铳算是最为精良的。再以此为基础,贾璘提出了两眼、三眼、五眼等形制的火枪。

    虎蹲炮不必多说,就是便于携带,可以在当地防御倭寇、佛朗基人来袭,更可以为将来去逐鹿中原打下实用的基础。

    确定明白之后,林宗坤等人就加紧仿制工作。

    火器营属于高度机密的所在,就处于独山一带的山岭中。与之相隔不远,还有一座兵工厂,就是按照贾璘之前所说,研制各种多功用长枪。

    有了这两座兵工厂,相近州府的铁匠们,一时间薪酬暴涨。

    贾璘再对士兵的薪酬提出建议,林如海作为文官,对此捋须笑道:“工匠们付出辛苦,作用又是极大,理应得到优厚待遇。不仅如此,对于士兵们,也要分出层级出来。”

    这就是从士兵当中,选出技术兵种,并加以单独优待。

    斩首或俘虏一名敌人,士兵可获得十两银子的奖励;日常待遇,每人月俸一两银子,或者对应的粮米、绢布。

    而技术士兵,每月可得四两银子!

    或者别的士兵不服,但也促进了士兵之间比拼学习的风气。所谓知识改变命运,人才决定一切。

    至于军费的来源,除了朝廷给一部分之外,另外就是当地乡绅的大量捐助,再就是与海外的贸易——这都是不得不做的事。

    林家军虽然是林如海率领,但毫无疑问是贾璘打造出来的。

    从军规军纪到针对不同敌人的战法,从日常训练到武器改良,从陆战到海战,他的建议被采纳并得到极佳效果。

    从林如海以下,所有的兵将都对这位身材高大、长得俊朗、气度英武的少年,既是喜爱又有崇敬,纷纷称赞他是当世奇才。

    贾璘对此更保持着难得的谦逊,更加使得林家军上下人等,对他礼赞有加。

    天气逐渐转凉,又因为贾璘的提前安排,军需官把附近州县提供的夹衣,及时地发到了兵将们的手里,穿在了他们的身上。

    清风徐来,林家军的大旗,在安宁的土地上空飘舞。

    左近的乱民逐渐减少,盐政的秩序得到整顿和恢复。倭寇也不敢于近处登岸——登岸后发觉有“林”字大旗,倭寇们立即起帆、划桨,仓皇地逃走。

    应天府知府贾雨村、两广节度使姜瑜德,纷纷对林如海表达祝贺和敬意。尤其是姜瑜德,甚至邀请林如海分出一支部伍,去协助剿灭闽粤等地的倭寇,以及时常冒犯的佛朗基人。

    林如海此时早已摆脱了战战兢兢的小官员形象,以手握四千军纪严明、武器精良的林家军而气度非凡。

    当然,为了避免使得朝廷额外关注,并被削减力量,林家军还是要保持一定程度的低调,具体的操作方法,有着丰富官场经验的林如海和,自然是可以轻松应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