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八章照例-第2/3页



    后来陇右节度使贺拔光嗣迁任河西节度使,原本作为河西节度副使的张仁愿则升任陇右节度使,也算是朝廷为了避免这些统兵大将在一地太久,从而做大难制。

    而张仁愿到了陇右之后,这几年局势也还算安稳,只有小规模的冲突。

    去年青唐大军集结,一时间陇右跟河西都做好了大战的准备,却没想到青唐大军入寇的地方是松州。

    朝廷当时让陇右跟河西出兵牵制,这两处也都是做做样子,象征性的出兵威胁了一下兵力几乎已经抽调一空的西海高原。

    不过这些傅津川倒是也能理解,作为侧翼,能摆出个样子已经不错了。

    毕竟朝廷也没有足够的钱粮供应三个节府数十万大军跟打一场大战。

    并且但是河西和朔方以及河东节府,还要防备北境上的金帐汗国。

    虽然金帐汗国没有出兵,但当时草原上的骑兵调动也是极为频繁,甚至还有一支虎师从王庭一路在两国北面的边境上转了一圈。

    这无疑是为了给大晋一些压力,顺便看看有没有可乘之机。

    别看两国议和,并且还结了姻亲,但只要有机会,北边的苍狼跟西边的獒犬是没什么区别的,都想找机会在大晋身上咬一口。

    都得小心提防着。

    “不过,这青唐老军神论赞破,这已经是他第三次担任北部大统领了,这老头估计有七十了,还能出任这种要职,看来这位青唐新大君倒是有些魄力”

    傅津川又看着战报上关于青唐方面的调整,又想起松州大战的时候哪位青唐新大君还曾已经作为使者来到大晋军中,一番言辞,也算是能见到些韬略。

    长史刘仙客则附和道:“这位新大君却是有些能耐,比起拓跋赤德要有魄力的多,议和的使者派了一拨又一拨,虽然始终没商量出个子丑寅卯来”

    上京方面对于议和之事,已经是全权交给了节府自行处置。

    傅津川又把这些事交给刘仙客负责,而刘仙客的议和方针总的来说,就有一个字。

    “拖”。

    反正议和之事,是青唐求着大晋议和。大晋方面手里还有数万俘虏在,蜀中天府之国,又不缺俘虏那点口粮。

    毕竟俘虏也不能白吃饭,战后松州的城池修缮,以及清理护城河,包括在松州外围的修建新的戍堡

    而损失了大量青壮的青唐是想要赎买回这些俘虏的,这也是他们议和的最大的需求。

    至于双方国界划分,这些是没什么可争的,没有达成的原因还是大晋的这边的要价比较高。

    而青唐这边经历大战之后损失也不小,一时半会还真拿不出大晋狮子大开口索要的物资和钱货。

    “不过刘先生,跟青唐议和,还是尽快敲定,这次换个他们出得起的价码估计这川蜀咱们可能待不长了”

    傅津川在打开第二份战报之后,言语之间竟然略带些忧虑。

    这第二份战报来自山南道,约七八日前的方虬所部红莲军在金州夔州交界之处,与成浚所部会师。

    两只红莲贼会师之后,人数将近五万,又经过长期的作战以及行军历练,已经颇有战力。

    虽然不及官军精锐,但跟久不习战的禁军相比,已经可以正面一战了。

    所以即便傅津川不知道自己即将被调回上京的消息,也知道朝廷会调整一下西南方面的部署。

    而有能力有资历镇得住山南两道五个都督府十几万大军的重臣,其实也并不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