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山君-第2/3页



或者,改朝换代。

没有第三条路。

而现在,他走的看起来是第一条,但他希望能把第二路也一并走了。

朝廷如今的状况他很清楚,若是真能改天换日,他作为燕王的心腹谋士,自然有机会名留青史,做个宰相还不是手到擒来?

至于燕王吴仁光所想,刘恂也清楚。这头勐虎不是没有野心,而是懂得克制、隐忍。

朝廷目前眼下看着有些颓败,但远不是一阵风就能吹到的大树。

河西、关中、陇右、河东、朔方还有几十万精锐边军,上京城同样也有几十万禁军。

道君皇帝虽然看着不理事,但对于朝堂控制甚至比先帝武宗还要严密。

宰相之中李辅之虽然有“奸相”之名,清流愤恨,但实际处理各种政务极其老道,在皇帝深居宫中的情况下保持内外安稳,绝对是能臣。

武将之中,定国公冯神绩身经百战,未尝一败。是定海神针一般的人物。

卫国公李世忠,武定侯郭保,舞阳侯于罗睺...都是善战之将。

就连之前名声不显的英国公傅懋修,在河西节度使任上三年,如今谁敢小觑?

只要朝廷自己不乱,燕王府想要以辽东之众举事,没有任何机会。

所以刘恂现在也不会随意鼓动燕王行事,毕竟时候未到。

一旦真到了天下大乱,刘恂不信燕王能忍得住不去一窥中原。

王上加白,没人能忍得住这个诱惑...

马车一路进了辽东重镇营州城,营州都督赵钦之亲自出城相迎。

“末将赵钦之,拜见王爷。”

“钦之不必多礼,咱们去大营叙话。”

“诺。”

赵钦之亲自为燕王的马车开路,到了营门前,燕王就命车停下,然后步行入营。

进了营州大营,士卒山呼海啸,“拜见王爷。”

“拜见王爷。”

“哈哈哈哈,都免礼,快过年了,来看看你们。今晚,本王跟你们开怀畅饮。”

“呼呼呼呼。”

将士们齐声欢呼。

吴仁光的队伍,不光是带着护卫和旗号,后面还驱赶着猪羊,美酒佳酿更是几十车。

这是他多年以来的习惯,也是自老燕王吴守恭时候就传下来的传统,每到年节之前,都要不畏风寒的巡视各军,犒赏宴饮。

所以燕军上下没有军士不认得燕王吴仁光,正因如此,吴仁光极得军心。

整个营里开始忙活起来,杀猪宰羊,烧水噼柴。

吴仁光则带着赵钦之等一干将领去了中军大帐叙话。

“这几天这么寒冷,王爷怎不等几日再过来?”赵钦之紧忙吩咐人准备火盆取暖。

吴仁光一边烤着手一边道:“再等几日年都过完了,还来个屁啊。再说就这点风寒,还叫事?我老了不成?”

另一边的营州都督同知马成道:“就王爷这身体,尚能夜御十女,谁说王爷老了,我马成第一个不答应。”

“哈哈哈哈。”

整个营帐的人将领都笑了起来。

吴仁光指着马成道:“马成啊,你特娘的早些给我当护卫的时候,连窑子都不敢去,如今说起荤话来也是一套一套的,你是不是跟赵钦之学的?夜御十女,这叫什么话?”

另一个都督同知洪开山也开口道:“就是,夜御十女,像什么话....明明是二十嘛...”

“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

吴仁光也大笑道:“哈哈哈哈,我就说,这营州无好人啊。我都后悔让三郎上门营州大营历练来了,对了这小子人哪去?”

“三郎君出去打猎去了,我专门拍了牙兵跟着,王爷放心。”赵钦之急忙解释道。

吴仁光道:“钦之啊,他在你这我不担心他的安危,我就担心他跟你们一个个似的,张嘴闭嘴全是荤话。”

赵钦之颇感冤枉道:“王爷,您这话说的,这都不跟你学的?您忘了早些年跟我们总说跟着老王爷去上京城的时候,在最大的青楼夜御十女,这当年谁不知道啊您的威风啊?”

“我教你们好的不学啊,这么这事记得这么清楚?”

“哈哈哈。”

很难让人相信,快六十岁的燕王吴仁光在营里跟手下一群大将肆无忌惮的说着荤话,不过若是了解这位燕王的生平,这一切也并不突兀。

吴仁光是前代燕王吴守恭之子,但却不是生来富贵。

吴守恭早年间不过也是关中浪荡子,快三十岁才投军,四十多岁才发迹,吴仁光又是长子,小时候正经吃了好些苦,也没念过书。十几岁就跟着父亲在营里厮混,也就是个**。那时候吴守恭不过也是个中下极军官,把儿子弄进营里也是为了吃份钱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