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大本堂月考-第3/4页



    “重新厘定商税,优化税收流程,从货源地一次征收……”

    “咦?”

    “这孙子有点道行呀!”

    虽说朱允熥所提的也是增加商税,但他更多的是建议从税收的方式方法上改进,而且很有可行性。

    再之后就是官办作坊了,这个老朱并不陌生。

    事实上,大明各地府县都有官办作坊,负责打制农具,以及兵器之类。

    但老朱从未想过这玩意还能赚钱,他以前一直以为这是个赔钱货哩。

    “大孙,你过来一下!”

    “干嘛?”

    “咱有几个词看不懂,你来给我解释一下!”

    “哦!”

    一旁陪着的礼部尚书赵勉,听到皇帝这话忍不住看了眼朱允熥。

    他常年在朝堂上伺候老朱,太知道皇帝陛下的脾性了。这一看就是看到好点子了,想进一步打听的意思。

    只是朱允熥才这么点年纪,真的能想出好点子?

    “你来跟咱说说,这公私合营是啥意思?”

    “回禀皇爷爷,就是朝廷和个人合办作坊,作坊的所有权归官府,但日常经营归匠人们自己把握。官府只需制定一个合理的收入红线,红线内的收入归官府,红线之外的钱由匠人平摊即可。”

    “孙儿已经在银作局试验过了,匠人们劳作热情很高,不仅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朝廷指派的任务,还额外干了不少私活,每人都赚到了一大笔钱。”

    “这……”

    老朱听了后颇为心动,觉得这还真是个好办法。只是他这人谨慎惯了,总觉得要先去银作局那边看看再说。

    “你先回去吧!”

    “哦!”

    老朱提起笔在朱允熥的试卷上就写了个“甲”,外加“上”字多一笔。

    全部试卷看下来,也就这孙子的策论能称得上一个“甲上”,其他人最多给个“甲”撑死了。

    只是老朱一想到还有诗文没测呢,就硬生生止住这个想法了。

    他太了解那孙子,一旦让他知道自己得了甲上,保准不会好好写诗。

    诗文这东西虽然不重要,但却是最能体现一个人的志向和意趣。

    “黄子澄,把诗文题目亮出来吧。”

    “诺!”

    黄子澄早就用大字写好了,闻言直接将诗文的题目挂在架子上。

    朱允熥看了看架子,只见上边也是三道诗文题,都是夏日里寻常景物。

    比如说柳树、荷花之类的咏物题。

    这种题确实不难,但想做好了也不容易。

    其他皇子一看到诗文题目,一个个也都哭丧着脸。

    相对来说,作诗还不如写策论呢。

    因为策论可以瞎写,但作诗这玩意,总共就那么二三十个字,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可谓是一目了然。

    只有朱允炆一副成竹在胸的模样,因为这三首诗他母妃都给他量身打造过。不论是咏柳,还是咏荷,他都有现成的诗作,而且质量都不差。

    然而,就在朱允炆要埋头作诗之时,大本堂内突然传出“呱”的一声蛙鸣。紧接着,一只墨绿的青蛙,蹦跶蹦跶直接蹦跶到朱元章的面前的桌子上。

    朱植看到此等景象脸色都吓白了,这是他中午抓的那只绿将军,被他养在堂外的水缸中了,不知道怎么就跑了出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