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2回 水阔波圆新月明-第6/10页



鸠摩智叹声道:“老僧来此之前,便去了大理国,听闻段皇爷将事说于老僧后,才知孽徒做了这等伤天害理之事,未料老僧半生向佛,终究还是还不清这罪孽。”

慕容明站起拱手作揖:“望大师能解去我这疑惑,还我清白。”

鸠摩智摆手道:“小施主请坐,老僧这徒儿是三十年前所收,当时他体弱多病,眼看就活不下几年,他身份悬殊,故老僧不能看他就此逝去。可老衲已无功力,想要医其天疾,实乃回天乏术。后老僧情非得已,便想到练功健体这一办法。雪山派的神功,讲究的是另辟蹊径,实非武林正道,且收效甚微,老僧也是三十而立之年,方小有成就,而他并无此时日啊,因此老僧便传他道家无上法门——小无相功。”

慕容明开口:“果然是小无相功。”

鸠摩智继续道:“小无相功乃道家练气修身之法,他练去两年后,身子便渐渐好了起来。可单练气,不得已施展,也是无益。于是老僧便拿出当年慕容老施主赠与的少林七十二绝技……”

“懂得小无相功,练其他功夫自得心应手。可这七十二绝技若长久练习……”

鸠摩智叹了口气:“慕容小施主且听老僧慢慢道来……”

“依稀记得当年之事,造成今日武林的浩劫……”

鸠摩智坐于榻上,一和尚战战兢兢的跑了上来。鸠摩智闭眼道:“佛门之地,遇事不得慌张。”

和尚被责,却没有缓下这紧张,道:“国师,赞蒙求见。”

鸠摩智修禅淡容略有变化,心里道:“赞蒙乃千金之躯,何以不顾身份,不传召,反而屈尊前来,想必是何重中之重。便道:“领为师亲自前去迎接。”

忽然门口便响起一女声:“国师留步,妾身有事相求。”

鸠摩智提步快速走出门前,见一女子跪了下来。鸠摩智惊讶之余,立即走前将其扶起:“罪过,罪过,赞蒙岂不折煞老僧。”

这女子是吐蕃国母赞蒙,只见她泪眼茫茫,凄苦不堪,泪声道:“求国师救救我那孩儿!”

鸠摩智道:“王子有何要紧?”

赞蒙转身走去轿前,翻开帘布,见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儿躺在里边,盖着数被,呼吸脆弱。鸠摩智往前一瞧,眉头紧凑,举步上轿后把其脉象,神情更是显得不安。

下轿道:“为何王子脉象如同水泻一般,时而奔流不已,时而又静止无返,时强时弱,这倒也让老僧费不得解,是以老僧此数经年,都未知晓的症状。”

赞蒙哭道:“宫中所有医道都素手无策,赞普还为此事伤神不已,砍杀了数位臣工,妾身已无计可施,无可奈何了,唯有来求救国师,望能有一丝方法。如今听国师所言...我这孩子...”

鸠摩智透了口气:“赞蒙先莫要担心,让小王子在寺内先住下来,好让老僧细细瞧看他这奇难杂症。”

那小王子一会儿深吸一口气,一会儿又静静的如要断气一般,着实让鸠摩智探获不得其得的是何病。鸠摩智道:“小王子是何时有这番症状。”

赞蒙道:“这孩子不足半载就出生,当时所有医道都说保不住了,可却偏偏活了下来。但这十多年来,他一直身患多疾,且反反复复,用任何仙丹妙药都治他不好。这么多年,医道们都在身旁,照顾不离,虽疾病缠身,倒也没有像现下这般,也是上个月时,方才如此。”

鸠摩智看其脸形,观其呼吸,结合脉象,摇了起头:“若老僧没有估误,小王子乃先天不足,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的作息运作跟不上这体外的需求,人体反应剧烈,但身体却又虚弱至此,因此才会导致他脉象时而过强,时而又无,若不尽快调息,恐怕命不久矣。”他心里又奇异:“这样的先天不足,决不可能活到这年纪,实在怪异。”

赞蒙再次下跪:“求国师救救孩儿,他是吐蕃的根啊!”

鸠摩智将其扶起:“事关国体,老僧必定尽力而为。”他往袖里一掏,拿出一瓷瓶,道:“这是少林寺给予老僧的大还丹。虽不能治小王子的先天不足,倒也可以暂保性命。再待老僧细细察看,望能寻得良方。”

一连几日过去,鸠摩智均在查阅书籍,都是无功而返,他脸情沉重的走去病榻上,推门而进,发现王子挣扎在床,欲要起身。鸠摩智惊讶走去:“小王子,你身体虚弱,不可动身而起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