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回 忠义在心不为名-第4/7页
校尉心想:“一将功成万骨枯,这一次的胜负,大大的决定汴州是否能守…”
此时他沉着冷静,等待子时的到来,同时想到汴州城里的百姓,若是大金攻进城内,势必生灵涂炭,他忆念起城里的老少妇孺,思绪万千,口里吟道: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忽然之间,敌军竟有了动静,只见他们举着火把,将周围的黄草烧将起来。
校尉瞧着这般情景,大为惊讶:“敌军此举,想必是以此来确定是否有人潜伏,防备偷袭。”
旁边将领亦是深吸一口气,可此番见金兵点火,自方的兵又不能声响,情况可谓间不容发。
校尉此时胆战心惊:“火一点,潜伏的兄弟们,定会烧着,如此一来定会给敌方瞧见,则奇袭便会失败。这下该如何是好?”
就在他不知所措之时,金兵已然点燃黄草,顿时火焰蔓延,潜伏的宋兵被火焰缠身,山头的宋兵们以为此时既要冲下战斗了,但眼前出现的场景让人瞠目结舌,潜伏的士兵们竟不发出丝毫声响,个个咬紧牙关,硬是挺住了这火毒攻心之苦。
周围除了火声‘呼呼’外,依旧毫无人声,面对这熊熊火焰,炽热温度,士兵们竟也能熬住。校尉将这一切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他拳头紧握,心中想到:“有你们这帮铁铮汉子,我军今晚定当成功。”
他害怕士兵们经受不住,便急切吩咐:“敌方糊涂至此,竟自行制造火焰,真是上天助我大宋,下令,行动!”
突然山顶火光一起,草丛顿时起来多位士兵,大声吆喝,声音震天,将金兵吓得肝胆俱裂。潜伏的宋兵们干脆利落的将黄草摘断,缠于箭头,沾上火焰,对着粮草射去。
被火烧着的宋兵,不顾一切,站起往粮草方向冲去,扑向粮车,因其全身是火,敌方士兵也不敢冲前拦阻。
顷刻间,敌方便有十几架粮车已然着火。此时金兵欲想救火,山顶的士兵有些往下投石,有些英勇冲下。借着地形的熟悉,士兵们声动浩天,势如破竹,片刻便下到山下,与金兵刀剑相斗,
火箭不断的往粮车袭去。金兵们被杀的措手不及,闻声失著。校尉也冲了下来,参与作战,一边杀敌一边大喊:“大丈夫死不足惜,能烧一辆便是一辆,冲啊!”
宋兵们见一些伙伴带火冲去,此等英勇,天下何人能比,心想着输人不输阵,立时心潮澎湃,抛开性命,奋力杀敌,刀在火光中,显得金光闪闪。
校尉见此情形,更是精神大振,瞬时便砍倒了七八位金兵。举火草投到两辆粮车,让其着了起来。
就在宋兵势如劈竹之际,一人影急速闪来,拳挥脚踢,便击飞了数位宋兵。顿时,金兵后方冲来数十人,身穿劲装,人数虽不多,但气势之壮,却似有如千军万马一般,每一人都能以一当十。刹那之间,被砍翻的宋兵就有数十多。
校尉见状,身形急切地跃向劲装众人,抖出拳法,刺、拦、拿、挑、劈,瞬时便是击倒四名劲装武士。
校尉继续出招之际,蓦然双手被人锁住,无法动弹,他抬头一看,是一位戴着面具,身穿华丽服装之人。校尉感觉此人动作极快,非常人能比,便是抖出大半功力,双拳一翻,挣脱掉擒拿,向后退了开去。
华服人大笑道:“我料到你们会来偷袭粮草,果不其然,我岂能让你们如愿的,受死吧。”
校尉也不跟他废话,举拳攻去,拳招杂而不乱,变化多端。一连攻出十八招,招招气势逼人。十数招中,拳、掌、钩、爪回旋变化,步法精妙。沉稳处似象止虎踞,迅捷时如鹰搏兔脱。
华服人见其拳法精妙,强劲,敏捷这两点就胜于少林大金刚拳。便一边接招一边笑道:“未想到宋军中竟有如此高手,真是十分有趣。”
校尉对华服人能接自己的拳招,且迎刃有余,轻松自如,因此大为吃惊,便更是抖出拳法的精湛招数,立时跃地猛击,气势犹如排山倒海。
华服人嘴型一咧,趁着他跃起,骤然运功与掌缘,朝着校尉劈出。掌劲强横袭去。校尉顿感气流极强,随即收拳护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