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糖炒栗子-第2/3页
问题是,食材匮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任凭厨艺再高,也难将面饼做出肉味来。
穿过来所幸在京城有房屋一所,家中只有她孑身一人,碎银几两,心中一合计,便做起炒栗子的行当,原材料简单也便宜,这个季节以此营生也正合适。
倘若进宫当了御厨,天下食材任她调用,即能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又能和大厨们切磋厨艺,那才是庖厨的天堂!
可是,温雨略微思考,惋惜道:“我怕是没那个门路,御厨这个行当,轻易不好进,等机会吧。”
碧儿也知道这个理,惋惜了两声,安慰说西苑街也凑合,娘子还年轻,往后有的是机遇。
后面食客都等着,她们不方便多说,领了自家的分量便辞去了。
食客依旧络绎不绝,温雨手脚麻利地翻炒、装袋。
这个年代白糖不便宜,温雨心思灵巧,分了“糖炒”和“干炒”两种,前者因加了糖价格贵些,胜在口味香甜绝美,受有钱人家青睐,像刚才的两位婢女是不计较价钱的,后者胜在平价,是多数平民百姓的首选。
虽说后者用糖少,但温雨提前一晚在桂花水里浸泡腌渍,金桂的清甜早就浸壳入肉,口味不比糖炒的差,非常受淡口的人追捧。
时至正午,食客才算渐渐少了些,一大箩筐新鲜生栗已经见底,只剩些个头小的,这些是不卖的,良心商家温雨不以次充好,砸自己的招牌。
小个儿头的也不浪费,扔进锅里炒熟了,分给在街头玩的小孩儿当零嘴吃。是以,这群小屁孩尤其喜欢温雨,到处传播好话,都快成移动的人形广告了。
小姑娘吃了温雨的炒栗子,拿一串“月宫仙女”的糖人给温姐姐吃。
收了摊,温雨在西苑街闲逛。
晌午正是西苑街最热闹的时候,各家食肆争相亮出香喷喷的美食:刚出笼屉的肉包子,热气腾腾的豌豆黄,酸辣可口的面鱼儿汤,山香十里的羊肉水盆……倘若从街东头到西头走一遭,定能馋的人口水直流,还能看上一整幅的繁华市井生活图。
温雨穿来的朝代叫大楚朝,历史上查无此朝,从土著居民的穿衣打扮、日常饮食来看,这是个纯架空朝代。
不过好在,这里海清河晏、国泰民安,不仅没战乱,百姓们安居乐业,生活富足,颇有开元盛世之态,而且该有的食材调料差不多都有,没问世的也能用别的种类将将代替,看下来,想做现代美食并不是没可能。
逛了一圈,温雨在王屠户买了两斤无盐鸡腿肉,一根小孩手腕粗细的大骨头,又在菜王张的铺子里称几样时蔬鲜菜,一并堆在炒栗子的摊车上,推着回家。
西苑街再往西是住宅区,走出闹市,周遭变得安静下来,倒挺适合居住。温雨的宅院就在这处,说是宅院,其实就是一进一出的三合院。温雨很知足,在京城这寸土寸金的地方有片落脚处,已经比大部分人强了。
刚推开门,三只“毛孩儿”热情地冲她奔来,一条半大黄狗,冲在最前面,耳朵一扇一扇转眼便到了跟前儿,拿脑袋亲昵地拱温雨的裙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