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章 曲美他嗪的另一种用途-第2/3页





  “可是,三甲氧苄嗪不就是曲美他嗪吗?”

  “那不是个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药吗?”

  “这位老爷子,也不是冠心病的患者啊?”

  “不是。”刘宏摇头道:“三甲氧苄嗪的本质,是一种细胞保护因子,可以抗缺血的。”

  在刘宏的印象里,这种药最早是在1964年引入临床治疗心绞痛的。

  这种药是一种严格意义上的细胞保护剂,在细胞水平发挥抗缺血的作用,能够增加ATP合成和对抗氧自由基损伤。

  对于缺血性疾病,都是有一定效果的。

  看着护士茅塞顿开的表情,刘宏继续说道:

  “患者高龄,而且现在刚刚经历了全麻术后,手术很大。”

  “再给患者用点丙泊酚镇静,帮助患者充分休息。”

  对于部分体质比较弱,或者是高龄,不适合术后早期促性离床活动的患者。

  或者术后早期脱离不了呼吸机的时候。

  选择丙泊酚对患者进行镇静,让患者充分休息保存体力是一种常见的治疗策略。

  并且,丙泊酚还有通过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减少氧自由基生成,起到保护脊髓作用。

  可以说得上是一举两得。

  一直坐在旁边的段海清,看着刘宏的这番操作,眼神也渐渐流露出了一抹赞许。

  这个小伙子,干活条理清晰,确实不错。

  难怪小郑也这么相信他。

  不过,这个时候,一个想法却在段海清的脑子里冒了出来:

  “刘大夫啊。”

  段海清说道:

  “你考不考虑用压低温治疗,或者是高压氧治疗试一下?”

  “应该能促进患者的脊髓恢复。”

  这一次,刘宏却给出了否定的意见:

  “我个人建议,最好不要。”

  “可是。”段海清还是想了一想:“我曾经在文献里见到过。”

  “段主任。”刘宏正色说道:

  “虽然这两个方式确实可能有用。”

  “但是您别忘了,这两个方式本身这是一种有副损伤的治疗方式。”

  “文献里报道的这一类治疗方式,多是用于单纯的介入下覆膜支架植入后发生的截瘫。”

  “纯介入手术本身损伤比较小,所以患者才能接受这种治疗方式。”

  刘宏的语气也是一顿:

  “您可别忘了,这位患者刚刚可是做了开胸手术。”

  “而且还刚经历了体外循环的打击。”

  “这种治疗方式,适用吗?”

  其实还有一些想法刘宏没说。

  低温治疗的原理是,通过降温低温治疗,让身体处于一种类似冬眠的状态。

  由此来减少神经细胞的氧需要量、降低新陈代谢、增加脊髓对缺血的耐受程度。

  并且还可阻止天冬氨酸和谷氨酸等毒性氨基酸的释放,并能维持氨基酸在细胞外处于一个较低浓度,间接起到保护脊髓的作用。

  并且低温治疗对于脊髓功能的恢复有着积极地作用。

  但是虽然听上去这个治疗方式很美好,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却有很大的问题。

  首先,低温治疗包括全身低温治疗和局部低温治疗。

  全身性的低温治疗因其操作难度较大,并发症多等因素并未全面推广。

  不仅仅如此,低温治疗的温度把控对于治疗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

  一些神经保护机制随着温度的降低而效益增加,有的机制不受影响。

  但是,随着体温过度降低,反而会出现相反效果,加剧损伤。

  这也使得低温治疗存在着不确定性。

  至于高压氧治疗,也是同样如此。

  刘宏从事重症医学行业这么多年,自然有自己的习惯。

  他的习惯最主要的一点就是,不要用疗效不确定但是过于激进的治疗。

  因为这些治疗很多时候可能弊大于利。

  刘宏的话让段海清陷入了沉思,半晌之后,段海清先点了点头,表示认可了刘宏的想法。

  不过,段海清又提出来了另一个问题:

  “刘大夫,脊髓相关的东西,和我们心胸外科的距离相对比较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