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粹德国竟然将假钞作为进攻武器-第3/4页
一共有134名犹太人在为萨克森豪森的伪造计划工作,他们的个人回忆录为第三帝国的假币计划提供了重要而珍贵的资料。在《19区的伪造者》这本个人回忆录中,幸存者莫里斯·纳斯汀(MoritzNachstern)记得纳粹军官大步走过来然后说:在这里看到的一切,你们什么也没看到,在这里听到的所有,也并没有听到。你们每个人都属于我,这个区自成一个世界,与其他集中营毫无关系。在这里绝对禁止相互交流,不服从命令者处死,怠工破坏者处死。萨克森豪森里的印刷工人们每日都受着思想的煎熬,他们享有日复一日工作的特权,虽然工作条件难以忍受,吃鞭子是家常便饭,但他们也知道自己绝不可能活着离开这个魔窟。不过这些犯人的待遇比集中营内的普通犯人要好很多,不仅有足够的食物,甚至还可以得到定量的香烟。
一个印刷工人艾韦汉姆·克拉考斯基(AvrahamKrakowski)被允许给他的未婚妻宝拉写封信,自从他在奥斯维辛被挑选出来之后,他们就断了音讯。克拉考斯基后来回忆,因为一个卫兵的同情他的信被成功送了出去。在奥斯维辛,宝拉被卫兵叫到办公室查问,卫兵们奚落嘲笑她,因为信的内容感伤多情,但是最后,还是把破损开封的信交给了她。在整个战争期间,这是奥斯维辛集中营中的人收到的唯一一封信。这封信被其他绝望的囚徒们阅读,被几百人抚摸得字迹模糊,但是它如同黑夜里的灯光,提醒身处魔窟中的人们想起自己被迫分离的爱人。
在囚禁工作的日子里,印刷工人总是不时搞点小破坏,让银行出纳能够更容易发现这是假钞。这些犹太囚徒的生活中也充满了戏剧性,有一次盟军的炸弹突袭之后,一栋建筑物火光冲天。1944年末犹太工人举行了罢工,他们不喜欢被迫变成职业造假者,他们声称他们不做罪犯。英镑伪造任务完成后,这批囚犯又被要求制造美金。为了强化“美金小组”的任务,纳粹首脑在1944年抓来了索罗门·斯洛米兰夫(SalomanSmolianoof)。绰号“萨利”的索罗门,是一名俄国伪币制造者,当时最厉害的伪造宗师,早在1927年便开始伪造50英镑的钞票。他也是好莱坞电影《伪钞风暴》中男主角的原型。如电影一样,他也因为与女人共享**不慎在柏林逗留太久而入狱。一开始他替纳粹党卫军绘制肖像,之后则加入伪钞制造集中营。战争结束后,索罗门随即人间蒸发并遭到国际通缉。据传他前往蒙地卡罗并在赌场欠了一屁股债,也有人说他协助犹太人伪造移民签证前往巴勒斯坦。据说他花费人生最后几年致力于“重建”世界级大画家们的经典画作。
假币行动已经达到了工业化生产的高度,第三帝国每个月要求制造60万张假钞。在三年中,主要印刷5镑、10镑、20镑和50镑(在后期才出现)面值的假钞,每个月制造的假钞面值在300万镑到3000万镑之间。堆积假币的房间门上充满讽刺的写着:“英格兰银行”,实际上这个柏林附近铁丝网环绕的印刷厂比伦敦金融城里那个英国中央银行印刷的钱都多。通过在伦敦上空投下大量英镑来摧毁英国经济的纳粹狂热渐渐平静下来,在海德里希关闭阿尔弗莱德·瑙约克斯的假币工厂之后,闪电战的步伐也慢了下来,对同盟国的空中打击明显减少。相反,“伯恩哈德行动”中制造的假币被用于支持党卫军进行广泛而多样的国际行动,与此同时,沉重打击了人们对英镑的信心。
在很多国际交易中假币都是纳粹挥舞的关键性工具。比如用于解救墨索里尼的大胆行动和随后解救意大利外交部长齐亚诺(CountCiano)的行动花的就是伯恩哈德的假币。党卫军最著名的间谍,土耳其人埃里奥·巴赞(EliazaBazan)更广为人知的名字是基凯罗(Cicero),他逮到机会打开了英国大使的保险箱,里面有关于诺曼底登陆(D-Day)计划的机密文件,在其永远消失之前,纳粹就用假币付给他20万英镑。党卫军也用这批假币支付他们在英国的间谍的花销,比如最成功的代号“阿洛斯”(Alois)的间谍得到的也是这批伪钞。多年来纳粹与巴尔干的游击队进行武器交易也是用伯恩哈德英镑,假币还用于在黑市购买黄金和食品。还有部分假币被拿到到中立国的德国大使馆兑换成当地货币。所以英国人发现一批假币来自智利驻伦敦的大使馆。另有一批假钞来自葡萄牙驻利物浦的副领事馆和伦敦的阿根廷大使馆。随着同盟国日渐逼近德国,纳粹用这些假币开了不少银行账户,这笔钱最后帮助他们逃到了南美或世界上其他地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