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堪称喜剧的战争-第2/3页



 太平天**愿意买,清军还愿意卖!

 更神奇的还在下面!

 刚开始的时候,太平天国只跟潮勇(广东潮州团练)做买卖。很多潮勇就发了家,致了富。看见这些潮勇富了,其他地方的士兵就眼红了,他们争先恐后地与太平军做买卖。为了抢占那些大头的生意,清军甚至不惜同室操戈、兵戎相见。这些事情,直接把赛尚阿气成了脑膜炎。

 这样的部队,如果不上演史诗般的“奇迹”,那就太“对不起”自己了。

 您知道以弱胜强的极限吗?

 赤壁之战,60万 对10万,6:1的对比;

 淝水之战,80万 对 8万,10:1的对比;

 易水之战,20万 对1万,20:1的对比。

 在剿灭太平军的“梁山村”(好名字)一战中,太平军7位将士冲进清军的炮营阵地,整整5000清军居然四散奔逃,任由这7位“梁山好汉”追杀。他们共同上演了一场7人对 5000人的战争奇迹。更有甚者,这些逃跑的清军居然“有跪受贼刃者”。

 **的大清政府,居然练出如此“雄兵”,真乃“天下无敌”也。

 兵已经够可以的了,更神奇的是三位清军将领,他们谁也不服谁。为了如何进攻的问题,清军统帅们天天吵作一团。

 向荣骂乌兰泰,乌兰泰回敬向荣;赛尚阿即骂乌兰泰,也骂向荣,向荣就联手乌兰泰,两人一起回敬赛尚阿……

 主帅吵架,底下士兵也不闲着。我们只要站在当时空旷的营地上,就能看见无数的士兵对骂。

 怯于公战,勇于私斗,无药可救的军队……

 到了最后,这三个将领不对骂了,他们达成了一个最基本的共识——单干。

 从那以后,这三个人就开始了各自为战的生活。而他们各自为战的结果,则把这场战争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一个喜剧大师的高度。

 首先动手的是赛尚阿,他选择的办法是投毒。

 在给咸丰皇帝的奏折中,赛尚阿明确地写道:“探知此城并无井泉,俱饮城外流动之河水,因访得瑶山一带出烂肠草,其药最毒,且无药可解。已前后采购一万数千斤,放入河中。贼饮之,必死无疑也……”

 对于赛尚阿的这种行为,我无话可说。

 能流过一个城的河,它的流水量是多少?

 您的毒草药量又是多少?将尚未提炼的一万斤草药,投入到数百万吨流动的河水中。这个药性真是猛烈呀!它直毒得洪秀全、杨秀清等人狂笑不已。

 即使这样,赛尚阿依旧脸不红、心不跳地上奏咸丰皇帝道:“贼匪逐日而亡,抬出烧者掩埋无数。”

 寥寥数语,既显示了赛尚阿的幼稚,也显示了咸丰皇帝的弱智。让此人担当“国之屏藩”,焉能不败。

 第二个动手的是向荣,他选择的方法是埋地雷。

 广西提督向荣认为,既然打不过太平军,那么就索性围城,把这些叛军统统饿死。

 为了不让城中的人出来,向荣就发挥其工程师的本事,玩命地埋地雷,企图用这些东西炸死太平军。

 刚开始的时候,有一些不知情况的太平军中招了,他们不幸踩中地雷,被炸身亡。但是到了后来,人家知道这里埋了地雷,还会傻了吧唧地被炸吗?傻子都知道怎么办呀!

 但是在向荣这里,性质就完全变了,既然我的地雷炸死了太平军,那就是我的功劳,还不往狠了写。在《平定粤匪纪略》中,向荣“毫不隐瞒”地说道:“火机触发,全岭山塌,山崩地裂,飞天走石,击毙贼匪数万,伤者不计其数。”

 太牛了,向荣你太伟大了。当然了,我指的是文章。

 按照这书中的描述,这根本不是地雷,而是原 子弹!如今的向荣,俨然就是大清核事业之先驱,就是美国之费米。

 见过不要脸的,真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

 当然了,在这场剿匪战争中,最牛的工程师不是向荣,而是广州副都统乌兰泰。

 三个将领中,乌兰泰的官职最低,所以他表现的**最为强烈。因为表现欲强烈,他与太平军交手次数最多,因为交手次数多,所以乌兰泰的损失最为惨重。

 虽然乌兰泰打仗不行,但是要论这心灵手巧、才思敏捷,还真非他莫属。

 乌兰泰选择的办法是装机关害人。

 心灵手巧的乌兰泰,在花费了不少工夫后,亲手做了一个可以爆炸的信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