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省试-第2/3页
面馆里有几个熟客,便是从江南来的考生。江南富庶,但也不是人人都财大气粗。几人在汴京停留了两个月,开始的几天还敢去大酒楼,后面便一直在这小面馆里解决温饱。这面馆的面,用料实惠,味道也是极佳,唯一的不足就是人多,到了夏日,摩肩接踵,尤其难耐。
今日几人照常相约而至。
“钱掌柜,一人一碗臊子面。”
“周公子!今儿可是真热。您几位要不要试试我们店里新出的浆水面?”
钱进说着,用手指了指其他桌上的碗碟。
周彦彬是一伙人里最爱吃的,只见那面清汤寡水,看着似没什么食欲。刚要拒绝,却听到吃面那人喝了一大口汤,呲溜一口还咂巴两下,犹不过瘾,又喝了两口才作罢。顿时被引出了馋虫,也叫了一碗试试。
这一口下去,果真是酸爽清香,入口回甘,连日的疲乏都好似被赶走,周彦彬觉得自己可以再吃两碗!于是又要了一碗面皮子,劲道爽滑,再加上芝麻油的香味,让他差点咬断舌头。
几人比平日多吃了几文钱,但是心满意足,充满干劲。临走的时候,钱掌柜还送了一些小咸菜,更是觉得划算。
不出几日,来面馆里用餐的书生,竟比普通百姓还要多。外面摆的几个长条桌子坐满了依旧没有地方,钱进只得用起自己发家的做法,又雇了两个伙计,挑担推车,专门去考生们下榻的客栈售卖。
小咸菜卖的尤为好,都是寻常的蔬菜,发酵过后用酱料拌匀,直接拌在米饭或者夹饼中食用,置于在阴凉处,可以保证三五日不坏。
这其实是阿桃在秦州时有的想法。有一日她去当地的学堂送面,恰遇到一个贫寒的学生干吃馍馍充饥。
如今赶上省试,她便想起了这位学子。
天下之大,如这般辛苦读书的寒门学子不知有多少。吃点爽口小菜,多少也算是一种调剂吧。
于是阿桃特地嘱咐钱进,这些小菜,本就是做浆水的余料,只收本钱即可。
可惜阿桃一片仁义心肠,遇到了贪心不足之人。
八月,省试已过,还未发榜,大部分考生们依然在京城停留。无论本场发挥如何,考完试的心情总是宽松许多,于是很多地方都能看到学子们聚集一起,高谈阔论。
闲人多了,就容易惹是非。尤其是酸腐文人。
一个学子说到了今年考场中多见的一种小菜,其实来自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面馆。
提到这个,很多吃过的学子都来附和。
只听那学子说到:“各位不知,这面馆的钱掌柜是个仁义之人。不怕各位笑话,小可喜好吃食,闲时研究了他的用料和价格,按省试时如此大量的购买来算,他多半是赔钱的。前日正好在面馆和钱掌柜闲谈,便好奇问到此事。诸位猜他说什么?”
“不会真的赔钱吧?”有人应和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