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8节 龙!-第2/3页



没有真本事,不可能稳坐天下第一的名头。

而羽林卫和虎贲卫之所以能在现在,依旧让南北两军、羽林卫、灞上军、棘门军甚至是句注军、飞狐军乖乖的低头当小弟,靠的就是强大无比的战斗力。

在过去,他们依靠胸甲。

而现在,依靠着强大到几乎不可能复制的步骑协同。

骑兵给步兵掩护,步兵为骑兵提供保护,彼此相互配合,密切合作。

在那样的配合下,几乎不可能由人抵挡这两支军队的攻击。

不过,在目前,也唯有羽林卫和虎贲卫能玩的起这种战术。

步骑协同,看似简单,但其实学问大的很。

一般人,就算知道了原理和组织方法,也配合不起来。

因为,这不仅仅需要步骑之间,配合默契,还需要一个高强度的组织体系,一支敢于给同袍挡枪口的军队,更需要日复一日,从不间断的艰苦训练。

最后,还需要拥有一支堪称优秀的军官队伍来执行和配合。

这三者,缺一不可。

旁的不说,你想象一下在后世,有几个国家,玩的转步坦协同?

除了五大流氓,余者尽为土鸡瓦狗而已。

某只土鸡,甚至是丢人丢到家,豹2坦克因此威名尽丧。

虽然,步骑协同和步坦协同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作战方法和作战体系,但是,内中的原理却是相通的。

骑兵要跟步兵,包括弓弩兵和陌刀兵,相互配合,要知道这些军种的优劣和反应速度,更要熟悉友军的战斗方式,而步兵,更需要知道自己的骑兵的速度和特点,更要有随时给骑兵挡枪口的觉悟。

不能让敌人随便可以袭击和偷袭。

而现在,以飞狐军和细柳营为主体的汉军,虽然做不到羽林卫和虎贲卫那样的程度。

但是……

却也已经达到了骑兵的第二重境界。

而这个境界,是目前的匈奴人,无论如何也学不到的。

因为,它需要一个强而有力的组织体系,一支配合默契的军队,更需要有着深厚的同袍之情和高昂的集体荣誉感。

此刻,远方的匈奴军阵开始动起来了。

首先冲过来的是匈奴的黑鸦骑。

四五千骑,如同潮水一样涌来,义纵只是看了一眼,就叹道:“匈奴人虽然换了装备,但这作战方法,却还是没换啊……”

这样黑压压的一窝蜂攻击,是匈奴人曾经借此纵横世界的王牌战术。

靠着气势和威吓来恐吓敌人。

但,这也却是一锤子买卖!

打的赢就赢了,一旦输,那就全输了……

想到这里,义纵也有些感慨。

曾几何时,匈奴人是汉军骑兵的老师。

汉家现在的所有骑兵,基本上都是从模仿和学习匈奴人的战术开始的。

甚至,飞狐军和句注军的骑兵,一开始就是由归义胡人训练的。

但是……

在今天,汉军的骑兵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战术和作战方法。

而匈奴人却在原地踏步。

“先贤说的对啊……”义纵在心里感慨:“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这可不仅仅是在说中国的礼仪服章,更是在形容中国的文化制度的强大!”

在今天,在汉家的武苑。

这个世界的骑兵被分为三种。

第一种,就是匈奴人这样的原始骑兵,懵懵懂懂,只知道利用蛮力和自己的肌肉来逞强。

这样的军队,打起顺风仗来,自然无所畏惧。

但一旦遇到挫折或者失败,就死定了。

就像当初武周塞下的折兰骑兵,被胸甲一冲,立刻就灰飞烟灭。

而第二种,就是现在义纵麾下的汉军骑兵。

组织有序,纪律井然,士兵们害怕教官的鞭子甚于敌人的刀剑。

这样的军队,可以做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

而第三种,就是现在羽林卫和虎贲卫之中开始尝试的步骑协同。

骑兵为步兵提供保护,步兵又给骑兵提供保护,在战场上互相配合,密切协同,千军万马,如同一人。

这样的军队,已经可以做到,纵使前方有刀山火海,枪林箭雨,也可以面不改色,即使陷入重重包围,也可以以力破之。

但这样的军队,实在是太难得了!

汉室用了六年,以天下之力和数千万人口之中遴选的精英,也才堪堪造就了羽林卫和虎贲卫。

至于匈奴人?

下辈子也搞不出这样的军队!

哪怕是现在义纵指挥的军队,恐怕对于他们来说,都是一个无法模仿和无法学习的模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