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架感言-第2/4页





        譬如,老君为何总是给猴子开后门?

        把猴子丢到炼丹炉里,还除去了穿猴子琵琶骨的金钩......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找事吗?

        不排除老君炼猴子,避免金钩的金属性坏了药性。

        但如果往讽刺道士的角度想,这就迎刃而解。

        毕竟,明朝道教是国教,每年在道教身上的花费不知凡几......

        但是吧!

        西游毕竟是明朝的小说,和现代读者之间鸿沟很大。

        尤其是历经洪荒文的洗礼,大家思路非常不容易绕过弯儿。

        譬如:

        老君都能开天辟地了,还和一群小娃娃玩什么权谋斗争?

        这合理吗?

        或许是洪荒流太深入人心了吧,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我一个“圣人”一巴掌拍死一切,我需要跟你哔哔吗?

        但是。

        西游记原著就是需要!

        老君猝不及防之下,还被猴子扯个倒插葱;文殊菩萨还被凡人浸泡在井中三日;猴子神通无敌金刚之躯,结果拿个蒸糕感觉烫手;被老君贬下凡到火焰山当土地的一个童子,甚至还敢报复老君,把牛魔王一家往死里整......

        这在现在的读者看来,极度不可思议。

        但这就是西游记原著中的剧情......微笑中带着眼泪!

        只能说是时代局限吧,明朝作者远没有现代读者的想象力。

        西游记之中没有那种绝对意义之上的因果!

        也没有洪荒文中,我观天道就能看出未来会发生啥,就算是如来老君也没有下知五百年的本事。

        就算是老君、如来,做事也得讲规矩。

        如果是看做国师、首辅、官僚手眼通天,但依旧需要遵循朝廷运转的潜规则,这样去想的话,其实就能想明白了。

        所以,我第四卷写“天地有规则”,然后主角在规则内插手西游。

        然后,有人说主角太跳了,别被如来一巴掌摁死。

        微笑中带着眼泪!

        总体而言,大家对这一卷的接受度还可以吧!

        跑题了,写这么多其实想说的是,希望大家看书的时候,偶尔能跳出洪荒文的圈子。

        西游原著才是本书的核心根据!

        ......

        西游争斗的外在表现形式,主要就是信仰之争!

        这一点,大家普遍觉得很low。...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