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这几天冉半安琢磨着自己身体也好点了,也该出房门出去看看这外边儿到底是啥样。
门外是个院子,不大,旁边还有两间屋子,一间是灶房,一间是住屋。
二姐正在院子里将麻袋里的红薯装在木篓子里。
听到动静冉二娘回过身来,皱着眉头说“你身子才刚好点儿,外边冷,进去休息,吃饭了我叫你。”
“我好多了,在炕上睡这么久躺得身子软得不行,我出去转转,活泛下身子。”
躺了这么多天,慢慢接受了现在的生活,身体也渐渐好了起来,是该出去看看了。
冉二娘心想这孩子在床上病了这么久,天也不是太冷,出去走走也对身体好点。便点了点头嘱咐道:“那你早点儿回来吃午饭,别走远了啊。”说完又忙活了起来。
冉半安一路走着打量着这个村子。村里都是盖的些土房,四四方方,房顶上铺着灰黑的瓦片,显得十分古朴,这会儿正是做午饭的时候,很多户人家都升起了炊烟。
村子的三面都是些小山,倒是南面有一条小河流,是村里的用水主要来源。而且春夏河里水产丰富,是村里人的母亲河。
人们大都穿着粗麻衣服,颜色都是灰扑扑的,田地里因为冬天快到了都荒废着。
冉半安打量着这田地,好歹大学专业是农学,一眼看出来这早前种得应该都是些粟和麻。
这农学还是因为当时母亲突然病重,自己没精力去看那些,填了一个服从调剂的后果。
不过这农学没有学多少,关于能吃的倒是知道了不少。
“粟还有麻?自己这是穿越到了哪里?”之前这小半安一直生活在村子里,鲜少出去,性格又内向,对外面的事情可以说是两眼一抹黑。而这两种作物出现的时间又都非常早,一时间也没了头绪。
“三娘,是三娘吗?”
冉半安回过神来远远看到一个大约十岁左右的男孩儿,穿着单薄的衣服,还不到自己肩膀高,但眼睛大大的很有神,看起来就很精神,此时手上拿着一个镰刀,背上背着一个半身高的背篓,正朝自己奔来。
冉半安记起这是之前原身的小伙伴李家二郎李山平。
想着不知道怎么和这十岁小孩儿打交到,但想着以后还要常见面呢,正了正神色笑着对已经走到跟前的李二郎回道:“是二郎啊,怎么这时候出来了啊。”
听到冉半安声音,李二郎也没管对方说了什么,眼睛立马就亮了起来:“三娘你病好了啊,我就知道你会没事,但是他们都不信。”
似是想到什么不好的事情,说完还掉起了金豆豆,都怪村里人说什么三娘病了这么久都没好,怕是活不了多久了,他不信,还笑他什么都不懂,爹爹又不让他去看三娘,说是怕过了病气,他就只有等去挖野菜的时候偷偷去看看三娘。
这不,路上就碰见了。
冉半安看着这小伙伴是真的为原身担心,想着这真正的冉半安他确实是真的再也见不到了。
不过也不想这小孩儿这么难受,但又不知道怎么哄小孩,只有手忙脚乱的给他抹眼泪,叫他莫哭莫哭。
看这李二郎拿着把镰刀应该是要去挖野菜,这冬天快来了,村里很多人家都会趁着雪还没下下来都去山里挖些野菜,想着得赶紧转移下这小孩儿的注意力。
“我没事儿了二郎,莫哭了,你这是要去挖野菜吗?我同你一块儿去啊。”
“真的吗?”李二郎一听,立马甩起袖子抹了抹泪珠子,一脸期待的看着她,还拉住了她的袖子,一脸期待。
冉半安心想:你都这样了,我能拒绝吗?只有点了点头。
果然这小孩立马又开心了,颠了颠背篓兴奋的说:“我们就去前头那个山上挖挖,今天早点回来,我哥前几天给我带了麦芽糖,我一直没舍得吃,都给你留着呢。”说完,就拉着冉半安进了山里。
……
说是去山里,这山也就是个小山坡,秋天了,显得也很荒凉。
只看见这李二郎一进山就麻利的蹲下身割野菜,动作娴熟。
冉半安打量着李二郎割下的野菜,细细一看其实就是马齿苋。是种在二十一世纪也很常见的野菜,生命力顽强而且口感不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