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民俗学者乔淑姝-第3/13页
乔淑姝很冷静,轻轻松松一句话让周梓涵哑口无言:“一两个男生不是我的对手。”
这部分情况在学校里面的记录中肯定是没有的,周梓涵自然就不清楚乔淑姝的底气具体在哪种格斗技术上。
从乔淑姝的口气里,周梓涵听出的是“既成事实”的平淡,这种平淡的口吻让周梓涵产生了一种自己应该深信不疑的错觉。
告知暑假有假期打工的时候,周梓涵本来并不抱有希望,但乔淑姝竟然接下了。
这时候周梓涵才知道,乔淑姝的旅行计划并没有打算从生活费里面扣,她要完全花销自己赚来的钱。
在如今的大学里,这样的孩子并不少,周梓涵也很理解。
这才有了临近开学乔淑姝才出发去了西南佛国的事。
……
作为一个曾经问乔淑姝借钱出去花天酒地的人,周梓涵并没有一次就学乖,之后一有机会她仍旧会伸手借钱。
但,周梓涵的形象并未因此就受影响,她借钱时惯用的一句话让乔淑姝都很是认同:“我借来,再还你,咱俩就是两份交情沉淀下来了,没有比借钱积累感情更快的方法了”。
可能正是周梓涵这种我行我素、完全不被身边人的看法所影响的状态,形成了一种让乔淑姝产生共鸣的同理心。
她自小就十分认可这种“自我中心”姿态。
长大后的乔淑姝自然知道这是一种频繁地自我修正习行导致的个人高密度气场,简单的外部特征就是拥有对他人影响免疫力极高的心理防线。
作为一个学生,乔淑姝很清楚自己在周梓涵身上看到的都是些什么。
喜好旁观,周梓涵对旁观地喜好程度堪称病态,却又很合理。
只有习惯旁观的人,才能无视对错观察到细节,试想一个对自己都能狠辣到自我修正到习惯的人,观察别人的眼神是什么样的。
自然都是看着人的时候眯缝着眼睛像笑脸一样。
冷漠这种词已经不足以形容周梓涵的旁观姿态了,她会主动制造尴尬级别以上的突发事件,用来自己观察。
这种习行的外显姿态,正是看上去好像神经大条、心直口快,俗称缺心眼。
可能这只是周梓涵的个人兴趣爱好,但是却启发了乔淑姝。
所有正在恶作剧的人,都应该是更加优质的观察对象。
所有喜欢恶作剧的人,应该都是稳定的可观察对象。
周梓涵在暑假一开始的时候,就经常不在,可以说暑假期间所有被介绍来的志愿者,都是由乔淑姝独自接待的。
乔淑姝问她的时候,就被告知周梓涵自己在辛苦的跑关系,为的就是能有更有份量的人来做志愿者,真的是很辛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