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二十、委屈



陈氏一向是不会参与这些事的,见着情势不对,将摘好的菜放进灶房里就回房做针线了。小李氏也觉得自己在这事上立场尴尬,正好在灶房里煮饭不出来就行了。

        于是现在院子里站着的就只有孙长发、大李氏、孙昌山、孙昌河、赵氏、孙明棋、孙明画,以及完全看热闹的孙明琴。

        几人站的位置也非常有意思,孙长发和大李氏站在一边,孙昌山站在孙长发后面半步的样子。孙昌河和赵氏站在一起,孙明画被赵氏抱着,孙明棋站在孙昌河旁边。孙明琴站在大门旁,看情况是选择开门还是关门,有群不消停的长辈真是不让人省心啊。

        大李氏对赵氏也是真的太烦了,懒得跟她推拉:“平日里在孙家累到你了,当初给你带够了一个月的口粮让你回娘家松快松快,这才一旬就耍不惯了?”

        赵氏脑子转的也快:“父母孩子这一大家子人,哪能说放下就放下的呢。这几日村里已经传得不像样了,本来咱们家一直和和美美的,倒不好因为这些小事让外人嚼舌根子。”

        这话说的孙明琴都没忍住翻了个大白眼,谁跟你和和美美的,最爱作妖的就是你。

        “回个娘家罢了有什么可说的,我看你大嫂次次回娘家,村里人倒是赞我疼儿媳妇儿,怎么到你这里还有闲话听了?”

        “最近村里确实有人在说家里准备给我再娶一房。”孙昌河别的不行,跟大李氏对着干的本事倒是挺强的。

        大李氏恨铁不成钢:“村里什么闲话都有人传,你样样都信?那天天别过日子了,去村口皂角树下面听人摆闲去吧!”

        看来二房已经统一了阵线,儿子长大了结婚了,心肯定是向着自己的小家,自己的媳妇儿的。俗话说的好“情如饮水,冷暖自知”,大李氏对二儿子还是担心太过了,插手儿子家事情太多只会变成一个恶婆婆,就算你是为他好。可是这个好得看别人需不需要,孩子长大后总归是自己为自己的人生负责的。

        其实当初孙昌河将赵氏娶进门那天开始,孙昌河的人生就已经像一只自由的纸鸢,从大李氏的手中挣脱了。

        孙明琴作为现代人可以把亲人之间的关系剖析地干净利落,不带一丝感情。但是宗族家族意识根植于心的古代人是不能理解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的,所以大李氏才会大号练废了,还帮着练小号,在中间出力不讨好。

        “当初你走的时候是带了一个月口粮走的,我们也就是乡下种地的普通人户,那么些精米精面也是我男人我儿子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没道理便宜了外人。你要么回赵家住够一个月,要么把东西重新给我提回来!”二房这一屋人闷声站在那里,反正就是打定主意不走了,随你说什么,我就当没听到。大李氏看着他们觉得气都气饱了,孙昌山见大李氏脸色不对,忙轻拍大李氏的后背,帮大李氏顺气。

        确实只要赵氏脸皮够厚,就死赖在这里,也没人真的能把她赶走。可惜孙明棋一直不太能看到兆头,就本能地回嘴:“那你儿子不就是我爹吗?我吃我爹种的粮不是天经地义的嘛。”

        孙明棋的这话一说,细品一下是没什么问题,但是现场气氛还是挺窒息的。

        依孙明琴的现代思维小脑瓜是想不出来什么不对,大李氏已经被气得七窍生烟了,被孙昌山拉都拉不住地拿起扫把,铺头盖脸地往孙明棋身上打:“你爹活了这么大岁数,天天家里供他吃供他住,供完他还要供你们这群小兔崽子。没见着他孝敬父母什么东西,到了到了,还得先孝敬你们几个小兔崽子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