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九章 三娘子案再起-第2/6页





    要做的应该是先让百姓用自己的粮食抵抗天灾,在一年后、两年后凝聚起天南地北的粮食后,再开始以工代赈。

    这么一来、大明就有两年的时间可以做出一些局势上的调整,比如东北的建虏和西南的安南……

    总之陕西、山西、北直隶这三块地方的人,还得陆续的迁移才行……

    同样的在天灾下,也是一个清查黑户的好时候。

    把黑户清点出来,迁移到南方去,比如安南和三宣六慰……

    想到这里、朱由检才开口道:

    “内地久旱,而关外大寒,大寒虽然会粮食减产,但只要种的地足够多,依旧可以让人活下去。”

    “臣弟准备在秋收之后,对建虏开始动兵。”

    “这一战需要出动的军队,是东军都督府和上直都督府二十二万大军,上直从北直隶出兵,民夫以山西、北直隶灾民为主。”

    “打完即安置百姓在奴儿干等地耕种,上直九万人,从北直隶出兵的话,最少需要抽调三十六万民夫。”

    “东军都督府出兵十二万,从辽东各处出兵,民夫以辽民为主。”

    朱由检在以战代赈,这种手段往往是很难行得通的,因为发动战争本来就需要消耗钱粮。

    如果在发动战争的时候,还要抽调遥远的民夫的话,会使得战争的成本提高到一个夸张的数字。

    正如上直这九万人,如果从辽东抽调民夫,从辽东出征,最多征募二十七万民夫。

    然而他却选择了从山西、北直隶等地抽调。

    如果没有一个强大的财政,那是不可能进行这种战事的,而朱由检的自信则是源自“三司”。

    盐酒茶……

    这三司的税收,足以供应起这一场扫虏之战,而南方的安南之战,朱由检则是完全不用担心。

    洪承畴甚至比朱由检还要清楚,赶苗拓业的手段是怎么操作的。

    要知道眼下的旧港可是缺人得紧,各种矿藏和开垦都需要用到大量的人口。

    如果朱由检没有记错的话,明年的局面应该是北方和南方共同出现波及数省的大旱。

    届时北方迁移东北,南方则是迁移旧港、安南。

    灾民去处朱由检已经想好了,几大船厂的移民船只也在这几年中形成了规模,动用所有船只,一次性就能迁移上百万人南下。

    也就是说、万事俱备,现在就等着实施了。

    “诸藩已经陆续回到京城,下西洋的船队三月初九就会抵达天津港。”

    朱由校忽的开口,却话锋一转,讨论起了诸藩就藩的事情。

    他看向了坐在自己旁边的朱由检,眼神中带着一丝难以看透的想法:

    “弟弟是怎么看待海外就藩的?又准备怎么操作……”

    朱由检听闻,不紧不慢的从怀里掏出一个铝制的酒壶,打开后喝了一口后才说道:

    “先迎接下西洋的船队,然后放任诸藩在京中居住,走动十日。”

    “十日之后,从南军都督府调动预先准备南下的十二营兵马南下接管旧港,并命令海军剩余六卫备战。”

    “等诸藩商量好了,需要哪些就藩地?需要迁移多少百姓的时候,把银子先收上来。”

    “海军六卫先出发天竺,将就藩地打下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