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双主打专辑?-第2/4页
后两首,则是前世传唱度颇高的歌曲,网抑云评论均超过三十万,属于各大音乐排行榜上的座上客。
想了想,秦轩又加上《刚好遇见你》和《少年》。
《刚好遇见你》是李玉刚的经典名曲,前世一经发布便获得全球夏语音乐榜冠军,名气自然不消多说。
《少年》则是蚪音和B站的热门曲目,前世19、20年属于刷屏的级别。
以上八首,全都是抒情风格,也堪称经典。
毕竟是人生的第一张正规专辑,秦轩绝不含湖!
经过一番思忖,《晴天》也被他加到了专辑曲目当中。
周董这首歌,80、90年代出生的应该都听过,在那个年代属于大街小巷传唱级别。
单单在网抑云,版权问题未下架之前评论就超过200万,属于独一档的存在。
至于为何加上这首歌,则是秦轩个人比较喜欢它的校园怀旧曲风和旋律,听起来有种忧伤触感。
而最后一首,秦轩决定将与杨诗妍合唱的《匆匆那年》当作专辑的收尾曲,算是出其不意的惊喜回赠。
这一通整下来,发现这张专辑真的相当奢侈!
不管是《晴天》《刚好遇见你》《说散就散》,甚至《像我这样的人》等,随便拎出一首都有资格作为一张专辑的主打歌。
秦轩将它们全部放在一个篮子里面,怎么看都有点暴殄天物。
只不过,拥有深蓝赐予的前世宝藏,他实在想不出自己怎能不任性一把的理由。
次日,秦轩会见了那位重金请来的制作人。
四十六七上下年纪,唇边一撇八字胡,脸庞消瘦,轮廓分明,戴着一副黑边圆框眼镜。
郑雅珍开口介绍道:
“阿轩,这位就是赵学洲老师,这段时间你们好好交流一下。”
“赵老师好!”
秦轩微微一笑,上前见礼。
他的脑海里,不由自主浮现出这位大老的履历:
九十年代在香江乐坛浮沉十几年,为亚运会写过歌,最近被评为国内新崛起的十大音乐制作人之一。
就连新晋天后张颖舒,去年举办的跨年演唱会,也邀请其作为音乐监制,能耐着实不低。
和这种藏身幕后的人物相比,秦轩感觉自己就像回到大学读书一样。
赵学洲倒也友善,和秦轩握了握手,笑道:
“真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啊,你的歌我也听过,都是你自己创作的?”
“让赵老师见笑了,不过是HD学步而已,还请赵老师多多指教才是。”
“哈哈!你这就太谦虚了,其实你的音乐水平不见得比我差。”
一番简单客套后,郑雅珍带着两人来到专程租用的录音室。
这时里面已经有一位师傅在等着了。
秦轩推开录音室大门,让赵学洲先进,然后才跟着入内。
其它辅助人员没有跟进去,录音需要相对封闭清幽的环境,不然会有瞎音、杂音等。
郑雅珍也跟着退了出去,只留他们俩在录音室交流。
一张专辑制作,除了收集歌曲外,还得经过Demo确认、发编、过带、搭乐器、配唱、和声、混音等流程。
这些都需要专业人士帮忙,秦轩是不可能单独完成的。
赵学洲拿起纸笔开始构思,以及确定乐器的选择和匹配,时不时还询问秦轩两句。
秦轩倒没有班门弄斧,只是就着本身音乐风格提了一些意见,并不胡乱干涉。
对此赵学洲颇为满意,越看秦轩越合眼缘,给其贴上了‘才华出众,懂分寸、识大体’标签。
秦轩坐在一旁沙发上,拿出准备好的乐谱置于身前,开始逐一熟悉旋律,不时开嗓维持状态。
郑雅珍在外见状,忽然想起什么,到一旁打了个电话。
片刻后,两名摄影师拿着摄影机走了进来,只见郑雅珍指了指录音室,吩咐了些什么。
两名摄像师询问了几句,便扛着摄影机进了录音间,一左一右正对着秦轩。
架设好摄影机后,两名摄影师又悄然离去。
对此,秦轩倒是没有什么不适,反而澹然如常。
调试一阵后,赵学洲那边准备得差不多,扭头看向秦轩,后者比了个OK的手势。
等到外面作出回应,赵学洲带来的人吹响口琴,秦轩双手灵活拨弄着吉他。
“我曾将青春翻涌成她
也曾指尖弹出盛夏
心之所动,且就随缘去吧~”
……
他嗓子保持得不错,低沉而又富有磁性,直接放开了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