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第 168 章-第3/10页





        宋右相好不容易平复下心里的震惊,又从皇帝口中知晓了陆知杭一事,他瞅了眼不卑不亢跪着的青年才俊,迟疑道:“既然陆中书持着丹书铁券,自然是要遵先皇旨意免罪,否则岂不是叫天下人耻笑天家言而无信?”

        符元明的事他多多少少知晓点内情,明白皇帝的顾虑,但宋元洲本就因为猎场一事有愧于陆知杭,加之对方与幼子的情谊,要是被宋和玉知晓他非但不替自己的师父求情,还添油加醋,不得和他闹腾起来。

        再者,皇帝罔顾先皇赐下的丹书铁券,执意赐死陆知杭非是上策,容易被天下文人留下把柄,更是寒了朝中百官的心。

        “宋卿所言极是,既见父皇赐下的丹书铁券,朕又怎敢忤逆。”皇帝脸色不复方才的盛怒,讪讪道,“倒是宋卿来得巧了,朕刚要免去陆中书的罪责。”

        他就是把事情始末讲了一遍,待冷静下来后也明白执意处死陆知杭不可取,当年的事早已尘封,对方想必是不知情的,一而再再而三的立下大功,他就因为一件定不了结论的罪将其处死,朝臣和百姓的舆论都难以平息。

        “陛下圣明。”宋元洲见皇帝把自己的规劝听进去了,神情肃穆地行了一礼。

        云祈一双丹凤眼深不见底,屏息凝神地观察着皇帝神态上的细微之处,半响后他像是了然般,轻声道:“依儿臣之见,这陆中书非但不该罚,还得重重赏赐才是。”

        “哦?”皇帝眸光闪了闪。

        宋元洲听云祈乍一提起这事,脑子里也迅速想起了什么,算是偿还对陆知杭

        的那丝愧疚,他当即附和道:“殿下言之有理,是老臣疏忽了。”

        “这又有何说法。”皇帝没有急着反驳,而是做出一副虚心请教的姿态。

        许是一开始的适得其反,云祈并不愿过多赘述,只要起了个头有人接下文即可,他迎着宋元洲投来的目光,轻笑着微微颔首,随后就将注意力放在了殿内的陆知杭身上,心不由沉闷了几分。

        倘若现在坐在皇位上的人是自己,又岂会让陆知杭为陷入险境中。

        宋元洲得了示意,便胸有成竹地指着殿内残留的血迹和兵甲,侃侃而谈:“这第一大功,陆中书机敏过人,才能见微知著提前推测出太子谋逆,所谓功高莫过于救主,陆大人这是救晏国百姓、救陛下于水火。

        往前了说,文成郡王以阉人之身救□□于危难中,得封二字郡王,为天下称颂。

        这第二大功,陆中书见多识广,巧妙应变,能想常人之不敢想,汝国用边境三城公然挑衅我晏国无人,若非陆中书借那奇物‘放大镜’与日光,晏国不仅为周边诸国耻笑,更是失了边关险要的北陵城。

        北陵城沦陷,届时汝国铁蹄踏破晏国山河,非是陛下所愿之景,陛下当时许下赏赐无度的承诺未兑现,就先杀了有功之臣,怎让天下子民效忠于陛下?”

        皇帝听着宋元洲一桩桩一条条细数着陆知杭的泼天功劳,眉头越皱越紧,他抚了抚长须询问:“依宋卿之见,该如何赏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