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六章:一个漏网的都没有-第4/6页



        亦失哈将花名册奉上,边道:“陛下,此乃所有要为知府陈佳做伪证的名册,有名有姓之人,计三百七十二人,皆称当地街上铁路司人员行凶时,他们在街上亲眼所见。”

        朱棣接过了名册,只轻描淡写地扫视了一眼,语带嘲讽地道:“看来,一个都没有冤枉他们了?”

        亦失哈道:“奴婢害怕有人被冤枉,所以登记时,教人盘问过,是否是来做证的,又是否要证明……铁路司人员行凶,这些人…………统统都煞有介事,说是如此。”

        朱棣淡漠地点了一下头,随即道:“人拿住,转头去抄他们的家,将他们一家老小,统统刺配…………”

        朱棣在此顿了顿。

        张安世一下子来了精神,忙是仰起脸来,一副陛下看我,陛下看我的神情。

        朱棣漫不经心地道:“刺配新洲吧。”

        张安世浑身舒坦起来,心头就像一下子灌了蜂蜜一样甜。

        又多了三百多户人了呀!

        可别小看这三百来户,户和户是不一样的。

        寻常的百姓,一户人家可能就几口人,可若是某些根基深厚的家族,这一户人家,分大房、二房、三房、四房,即便是儿子,也分嫡子、妾生子、婢生子,再加上,不少人为了攀附这样的家族,往往落户其家中,有的人家,一户足足数百口。

        而不出意外的话,这些所谓的人证,他们的户口本都比较厚实。

        这才是张安世所期待的主要原因。

        张安世立马道:“陛下如此信重臣,臣…………实在感激涕零,请陛下放心,臣一定好好管教他们,教他们知晓…………诬告他人的下场。”

        朱棣对此,不甚感兴趣,这大明…………自开了海,有一个巨大的好处就在于,原本不值一钱的人力,如今变得如此吃香。

        要知道,以往朝廷最担心的,就是百姓变成流民的危害,可现如今,反而唯恐人力不足,哪怕是罪犯,也成了香饽饽。

        而那妇人与耆老听罢,却早已面色惨然,很明显,他们的户口本也比较厚实,虽说免了族灭的结局,可在他们看来,一个户口本厚实的家族,突然要刺配万里之外,这几乎和族灭,其实也没有太大的区别了。

        耆老只觉得眼前一黑,没想到,行将就木的时候,还要贻害子孙。

        至于那妇人,突的不哭哭啼啼了,像一下子失了灵魂一般,只木然地跪在地上,低头不语。

        朱棣却不管这些,只道:“立即动手拿人,一个都不要放过。”

        他一面说,一面点了点花名册。

        亦失哈会意。

        不多时,这行在外头,尚还热闹,这三百余人,说来也有不少人,都是彼此相熟的,因而大家在此,百无聊赖,等候着作证,或者待会儿进行画押,因等的久了,不免焦躁,于是便三五成群的凑一起,说一些闲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