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九章:再造太平府-第2/5页



    消息一出,栖霞沸腾。

    来道贺者,如过江之鲫。

    可此时,最难的却是张安世!

    两个布政使司,需安插大量的官吏,安排什么样的人,可谓是绞尽脑汁。

    思来想去,眼下手中能用的人确实不少,可毕竟是两省之地,实在没有办法,今年的吏考,只怕要扩招了。

    至少也要招募万余人,才可填补接下来的空缺。

    而对于原先直隶的官吏而言,却几乎是一场盛宴。

    想想看,这么多的空缺,只怕不久之后,几乎人人都可官升一级,甚至有一些特殊的情况,可升两级。

    要知道,正常的宦海生涯,想要官升一级,需要花费多大的努力,更不知需多少的际遇。

    可在这太平府,不只有不少的文吏,竟做了官,如今官运竟是亨通。

    这等人生际遇,让人难以想象。

    因此,整个太平府,都沉浸于兴奋之中。

    倒是清吏司这边,却是犯难。

    他们不断地挑选官吏的功考簿,还有以往的职事,想挑选出大量的人,填补进一个个的空缺。

    而张安世也拟定出了一个章程,呈送入宫。

    朱棣接到了张安世的章程,细细地看了几个时辰,张安世的章程,大致可分几大类。

    其一,自是铁路的修建。

    其二,则是官吏的任免,他甚至请求,将关中和河南的所有官员,统统革除,用太平府的官吏取而代之。

    这样的做法,看上去确实有些过于大刀阔斧,却对新政有着巨大的帮助,若是仍然留用原先的官吏,反而可能会有后患。

    当然,对于官员,自然是革除,可对于各地的文吏,张安世却采用了另外一种办法,那即是暂时留用,以观后效。让他们再各衙门里先公干各一年半载,再进行考核,若是可用,则转为正吏,若是不合格,直接遣散。

    这其三,便是采用新政之法,要开始丈量和分发土地了。这关乎到河南和关中的稳定大局,百姓们不可能永远接受赈济,分发他们土地,让他们在灾后,有自己的生业。

    这关中和河南土地平坦,土地算起来,还勉强称的上是肥沃,大抵的统计下来,关中和河南现在大抵有三百多万户人口,而这地方,本身耕地就多,张安世预计,每户可得五十亩以上,足以让人维持生计,除此之外,在补以一些农具和粮种,那么人心也就可以安稳了。

    除此之外,便是打击盗贼、修建道路以及水库灌既等措施。

    这些都是细项,田有了,路通了,既可为朝廷解决了粮食问题,又可确保没有饿殍,紧接着,便可吸引一些工商的举措,可鼓励太平府的一些商贾,至关中和河南等地进行投资。

    这些举措,其实和太平府差不多,不过这么大的地方,真要干起来,却是不容易。

    朱棣反复看了几遍。

    而后又取了一份奏疏,这份奏疏是张安世与章程一并送来的。

    他慢悠悠地打开,随即便见着了张安世关于举荐朱瞻基为和州知州的建言。

    朱棣见罢,不禁莞尔,而后看向一旁的亦失哈道:“朕的孙儿……似乎已可以独当一面了。”

    亦失哈不明就里,道:“陛下……圣孙天资聪慧……”

    朱棣摆摆手,却道:“张卿希望让瞻基担任和州知州,你怎么看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