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六章:身败名裂-第2/7页





    他烦躁地将这邸报丢到了一边,这邸报中的消息,只让他觉得愤怒。

    就在此时,外头有人道:“李监丞,李监丞。”

    李时勉站起来,沉声道:“何事。”

    这人忙道:“有旨意,有旨意。”

    李时勉一听,心里咯噔了一下,莫非……报复来了?

    他倒无所谓,一脸坦然。

    这又如何呢?自己行得正,坐得直,大不了,罢黜他罢了。

    在这京城做官,反正没意思,倒还不如回他的家乡去,躬耕在乡,也免得在京城受这些气。

    要知道,在这个时代,官职的高低,其实没什么意思,人们所看重的,其实是功名。

    李时勉的进士功名在,回了乡,当地的父母官自然也对他恭敬有加。

    他若是回乡隐居,某种程度其实是比在京城要惬意的。

    他疾步出了值房,却见大堂,已有宦官在等了。

    那宦官朝他笑着行礼。

    李时勉澹澹道:“是何旨意?”

    宦官只道:“接了旨,自然明白。”

    李时勉点头,于是拜下,口呼:“臣李时勉,接旨。”

    宦官随即道:“奉天承运皇帝,敕曰:”

    听到此处,李时勉脸色微微一变。

    他其实有些诧异,这和他想象中不一样。

    只听宦官继续道:“朕闻,非孝友不足以敦本,非礼义不足以维风,国子监监丞李时勉,诗书立训,忠厚传家,自入朝以来,兢兢业业,尽忠职守,多有谏言,实得朕心。今朕又闻……李卿治国子监,井井有条,大得人心,今敕李时勉进太常寺少卿之位,钦哉。”

    李时勉听罢,更是错愕。

    他乃从四品的监丞,而太常寺少卿,就彻底的进入了六部九卿的门槛了。

    这是正儿八经的从三品,等于一下子,升了两级。

    不只如此,太常寺的职责,其实和礼部是有许多重合的,它主管的乃是祭祀的工作。

    在古代,可千万不要小看祭祀,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某种程度而言,是一个王朝合法性的根本。

    正因如此,就好像六部之中,虽说吏部被人视为权倾朝野,可礼部的地位,也绝不在吏部之下,九卿之中,太常寺也是如此。

    主持祭祀的卿与少卿,朝廷选拔时会更加的严格,因为但凡此人有任何的污点,都有对上天和列祖列宗不敬的意思。

    这就等于,皇帝都认可了李时勉乃是清流中的清流,君子中的君子。

    而且这个少卿之位,既是摸着了六部九卿的门槛,那么将来,不出意外,可能就是正卿,或是各部侍郎的高位。

    等于李时勉的人生,来了一个巨大的跨步。

    李时勉之所以一愣,是因为……他无法理解,自己正和陛下对着干呢,陛下却为何对他还如此重视?

    只是现在,他心乱如麻,却只能先行谢恩接旨。

    取了旨意,他依旧难以置信地捧着旨看了又看。

    只几个书吏来道贺。

    随即……李时勉便觉得奇怪起来。

    因为……他发现,其他的同僚,尤其是往日那些和自己格外熟络的,却好像……一下子无影无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