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五章 孤不信人难胜天-第3/3页



   臣等死罪矣。

   然黄河干系中原社稷,臣等虽万死却不敢,今奏殿下与朝廷知。臣等安抚河工,整顿河道,纠察事故,查明真相。

   待朝廷有旨,殿下驾临,臣等戴枷移交公桉,罪入牢狱,以待定罪。

   河南道居中原之地,朝野心腹,黎庶百万之巨。今时横遭事故,臣等死罪,罪可死,却不敢负圣恩。臣等期殿下至,再定中原乾坤社稷。

   罪臣伏上奏。”

   高仰止一口气,将整篇急奏诵读完毕。

   最后深深的吸了一口气,脸色依然铁青一片。

   潘德善的治河之法,早就已经呈交进了朝堂,内阁也有存档。

   拦水坝和减水坝的作用,他高仰止一清二楚。

   河道上要出大事了。

   不是拦水坝和减水坝毁坏的大事,而是由此在朝堂和地方上引发的后果。

   高仰止平复了一下心情,侧目澹澹的扫过身后的一众随行官员,这里面大多都是这些年能在朝堂上一直处身安全的官员,亦或是朝廷新近任用的年轻官员。

   他的声音不大,但是这些人都听得清。

   所有人的脸色都不好看。

   能进入到皇太孙殿下北巡的随行官员之中,便表明了这些人是被朝堂完全信任的。

   朝廷又要出大事了。

   这是所有人此刻心中的共识。

   高仰止看向朱允熥,低声道:“后面是河南道三司衙门、河道总督衙门主官的画押签名,另有各司衙门属官的画押,几乎囊括了整个开封城里的官员。”

   数十上百万钱粮的耗费,如今尽数随着那滚滚流淌的黄河水被冲走。

   朝堂之上由此引发的政治纷争,也即将到来。

   朱允熥目光凝重,回过头时却已经是脸色平静。

   他望着眼前这些脸色焦虑的随行官员们,轻声开口:“拦水坝、减水坝毁了,朝廷还可以调拨钱粮,潘德善还可以继续带着河道总督衙门的人重新修建。

   治河是国策,是我大明能否万世长存的根基,是洪武新政不可不做的事情!

   孤不相信,我大明办不成这件事。

   孤不相信,人难胜天。

   孤坚信,人定胜天!”

   说完之后,他便重新看向手拿着凤阳府急奏的孙成。

   在他身边的高仰止心中微微安定,太孙的话没有提及太多,但是却已经将这桩事给定性了。

   这就是一场天灾,而非**。

   如此,不论是河南道三司衙门还是河道总督衙门,亦或是身为河道总督大臣的潘德善,都能够从容应对接下来各方的考验和审视。

   只是,拦水坝和减水坝被毁,当真只是天灾?

   高仰止心中存疑。

   而那头,孙成已经在朱允熥的示意下,翻开凤阳府送来的急奏夹板,开口念了起来。

   凤阳这边的急奏很简短。

   除了开头结尾一切都是按照公式书写,内容只有一句话。

   “臣等失察,废人朱允炆与妻出城,久不见踪迹,官府搜寻不得,皇城之内一应物件皆在。”

   炆废人消失不见了。

   这个消息,在这一刻,在某种意义上而言,比河道出的事情还要更严重,更有冲击。

   当即就有隶属都察院的随行御史在队伍里开口:“启禀殿下,臣请奏殿下回返凤阳城,大军出动,搜捕炆废人!”

   这是事关宗室传承,社稷安宁的事情,容不得半点马虎。

   朝廷可以允许皇室对炆废人格外开恩,甚至于当初炆废人以帝国郡王的规格成婚,也没有人出来反对。

   但如今这个涉及过政变的炆废人失踪了!

   谁知道他要干什么,谁知道他又能干出什么!

   若是这个时候不追查找到对方,如今朝堂上这些人的正统在何处?

   朱允熥目光阴沉。

   即便朝廷再如何的革新,如何任用新人。

   在官员们的心中,政权远比百姓更加重要。

   这是不争的事实。

   他只是澹澹开口:“中都皇城之内,他的东西都没带走?”

   高仰止看了眼孙成,低声道:“依照凤阳那边的消息,应当是没带走的,只是人不见了。”

   回了话。

   高仰止又小声询问道:“殿下,如今该继续北上还是南下而回?”

   ………………

   ?月票??推荐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