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九章 贷款使用权-第3/6页
&&&&胡文海相信有了自己这次示范,明年日本人正式提出黑字环流计划,中国也应该不会如同历史上一样要交那么多学费了。
&&&&“综上所述,这个方案我认为可以接受。唯一需要讨论的地方,在于这笔钱的使用方式……”
&&&&胡文海低头沉思片刻,抬起头来看向这位经委的副主任,神情平静的点点头。
&&&&有三菱、三井这些财团推动,日本政府里也一直有黑字环流这样的声音,只要国内愿意给这笔贷款提供担保,这次的万亿日元大贷款并不是什么太困难的事情。真正困难的地方不在怎么拿到这笔钱,而在于这笔钱怎么花。
&&&&中船总公司敢于大刀破斧的将自己身体里腐朽的部分砍掉,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推进劳务派遣和一系列改革,绝不是柴老或者中船的整个高层都疯了,犯了轻敌冒进的幼稚病。恰恰相反,国内当官的或许有常识缺乏或者官僚习气的问题,可哪有蠢蛋?
&&&&中船总公司做出的这一系列动作,目的其实很简单,就是希望能把这一万亿日元的使用权,攥到手里。
&&&&目前中船总公司表现出来的改革魄力,说白了,不过是投名状,是证明自己有资格使用这笔钱的入场券。??w?w w?.?u?8?x s?`c?om
&&&&能够对这笔钱去向表意见的,胡文海肯定算一票,国家经委、计委、央行,这些提供政策和担保的肯定也能算一票。其他的******里各部门可都是要虎视眈眈的,中船部改企之后,最多算一央企,话语权是极大减小了的。
&&&&虽说中船总公司肯定能分下一块肉来。但分多分少,那可是一万亿日元,波动个1%都够人心疼一年的了。
&&&&为了这笔钱,中船总公司可算是豁出去的冲在了前面。到了胡文海这里。究竟要怎么用这笔钱,也到了不得不摆上台面来的一件事。
&&&&同时,也是“绣城模式”是否能推广出去的关键时刻。
&&&&“钱的使用上,如果能保证大部分用于中国的船舶制造工业升级……”
&&&&胡文海长出一口气,:“那么我可以服从国家的安排。不过我还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先有项目后引进。不仅要引进设备,更要引进技术和管理。”
&&&&胡文海的目的很简单,手法也并没有什么改变,还是打的项目拉动的主意。
&&&&万亿日元贷款是指定了用于船舶工业内部消化的,否则三菱、三井也不至于这么积极的推进。别看上万亿日元好像真不少,但要全面升级中国的造船能力还力有未逮。
&&&&这些钱也不可能学花椒面一样撒下去,船舶系统里你一点、我一点的分光抹净。毕竟船舶工业可不只是造船厂,就如渤海造船厂一样,本身就有不小的规模。但为了支撑这样一个造船厂,它的周围是足足一个城市的企业在给它做配套。
&&&&船用阀门、船用仪表、船用板材、船用玻璃、船用油漆、船用动机、船用管道……
&&&&一艘船上数百万个零件,涉及到的是整个重工业体系。造船厂不可能生产这所有的零件,绝大多数都是系统内采购来的,本身更多的是一个拼装的作用。如果要排排坐分果果这么分了一万亿日元,那就不可能只给造船厂分,更要给上下游企业和关联企业分,那就相当于要给中国整个重工业体系升级了,一万亿日元扔进去连个水花都看不见。
&&&&所以说,这一万亿日元只能重点分配、重点升级。这谁是重点。咳咳,看的不就是谁有项目么。
&&&&而目前国内造船的项目都捏在谁的手里?自然是已经签署意向签的手软的胡文海手里了。
&&&&说白了,胡文海的要求翻译过来,就是说我给谁项目。国家才能给哪个船厂贷款。
&&&&不符合要求、拿不到我项目的船厂,那就一边去看着别人财吧!
&&&&对面果不其然皱起了眉头,胡文海话里的意思并不隐晦,只要对现状有清晰认识的人就能品出其中的味道。他这样做,虽然给上面留下了操作的余地,但事情办起来可就麻烦的多了。若想像分配自有资金一样对这笔钱进行规划。无论如何都绕不开胡文海。这对经委或者央行来说,都是不太愿意接受的事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