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曲有误,袁郎顾 下-第3/4页
袁珣眉头一皱,这音阶乐理虽然是海棠结合现在的五音命名,可是还不是现代的音阶么?这就算了,毕竟袁珣也只会五线谱。可是蔡邕说他欺世盗名,还拐着弯说海棠骗人,这就不能忍了。
还未等他说话,海棠轻轻挽住他的手臂,对他摇了摇头,然后笑着对蔡邕说道:“小女子早就知道蔡中郎要怀疑,无妨,且听我和公子给你合奏一曲便是。”
海棠从怀中拿出一支白暖玉短箫,递给袁珣,柔声道:“公子之前那只紫竹洞箫,长度太长不便携带,妾身私自托浦兴大师用和田白玉为公子做了这支短箫,箫长一尺三,方便携带,望公子此去见箫如晤,此箫可代妾身常伴公子身边。”然后叹了口气,低着头说道:“也容妾身又私心,将那支紫竹洞箫私自留下,以做安慰。”
袁珣下意识接过那白玉洞箫,只见箫声光滑白皙,还雕刻了竹节,箫尾穿孔挂着一个红穗,穗上吊了一片刺绣,上书“平安”二字,心中一暖。
海棠啊海棠,如此温柔的你,让我如何报答呢?
他轻轻将海棠拥进怀中,吟道:“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最难消受美人恩,海棠,待我从颍川回来,便娶你过门。”
海棠喜极而泣,低头擦了下眼泪,含泪笑道:“你这人,诗才全用在哄女孩子身上啦!”
此诗一出,莫说是蔡邕呆立当场,就连他身后的马车中,一只纤细的柔荑也轻轻将车帘挑开一角,好似车中人正好奇的偷看着那边的袁珣。
“好词,好词啊!辞藻华美,情深意切,只是不似诗经楚辞格律,也不像乐府辞,不知这是什么格律的词,若是配上曲目,倒也雅致至极。”蔡邕下意识将袁珣吟的古怪诗词再次暗暗吟诵一遍,低声称赞道。
海棠轻轻挣脱了袁珣的怀抱,走到古琴边坐下,对蔡邕道:“蔡中郎,我便与我家公子用七音之法合奏一曲,你且听便是。”
说着海棠双指清谈,一曲清新悦耳的前奏就飘到众人耳中。
等待前奏过去,袁珣和海棠相视一笑,将白玉箫竖于唇下,深沉委婉的箫声与琴声慢慢融汇在一起。
一时间众人仿若心灵栖在世外桃源。箫声如水,在古琴的映衬下起起落落。音乐中隐约散发着绿茶的清香。洞箫与古琴合奏的声音之美妙,使人仿佛能看见一对神仙眷侣在清风中漫步于小河田野,然后挥手作别,众人的心也跟着音乐,来到了一个静谧安详的清凉世界。
《乱红》,这是袁珣前世特别喜欢的萧笛作品之一,此曲他教给海棠,可是不像《绿野仙踪》可以使独奏也可以是箫琴合奏,《乱红》必须是两个乐器同时配合,琴声如泉叮咚水流淌,而箫声就是推动泉水的微风,缺一不可。
但袁珣时常不在夕羽楼,所以这首曲子二人从未合作过,不过二人本就心有灵犀,合奏此曲天衣无缝,默契非常。
众人在二人的合奏中听到如痴如醉,黄叙坐在车边,轻轻倚着车槛,微微点着头。就连一直黑着一张臭脸的蔡邕,也是闭眼扶须,轻轻随着二人合奏的旋律摇晃着脑袋。
只有蔡邕身后的马车内,那只白皙素手轻轻挑着车帘,车众人目光看着袁珣,一动也不动,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一曲奏罢,二人同时停下乐器,同时回头相望而笑,一时神女襄王,微风过处,吹起二人衣诀,随风飘动,宛如一对瑶池金童玉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