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5 地雷(捉虫)-第3/6页
    
    张树宝就问他要柳侠的电话,说自己亲自跟柳侠说,张秋峰抹不开脸,就把柳侠的电话给他了。
    过后,张秋峰把这事跟万建业说了,万建业抱怨张秋峰没原则,说柳侠心软,如果张树宝软磨硬泡,俩人以前是一个科室的,柳侠怎么拒绝他?
    苏春红知道这事后,干脆把张秋峰骂了一顿直接骂他猪脑子,说张树宝和丁红亮是亲戚,要是丁红亮知道柳侠现在这么得意,肯定又得生出点幺蛾子。
    张秋峰为这事,这两天一直不踏实,
    柳侠一听是这事,立马笑着摆手:“张师傅你想多了,我干自己的活儿,挣自己的钱,丁红亮就是嫉妒到内出血,他也拿我没办法。”
    张秋峰看柳侠真的不计较,总算心里好过了些。
    柳侠安抚了张秋峰,驾车返回,路上却一直在想张树宝的事。
    他现在手头已经签了合同的工程,可以保证两年之内的收入不少于前面几年,可他不会因此不再争取新的工程。
    卜鸣和苌景云是两位职业道德高尚的前辈,他们兢兢业业地干好每一个工程,他们现在的工作量都比以前在三大队时要大,在三大队,技术人员的工作有张有弛,每个工程外业部分完成之后,他们都有一段时间的休整期,这个时期他们依然有后期各种工作要做,但这个工作的强度很小,他们甚至可以几天不去办公室。
    可现在,卜鸣和苌景云几乎是一个工程接着一个工程,两位老工程师最近连星期天都没有休息过,柳侠觉得,长期这样下去肯定不行。
    可如果再招人加入,万一过去了这一阵子,他又揽不到工程了怎么办?
    每多加入一个人,他就要增加成本,一个成熟的技术人员,在没有国家基础工资做保障的前提下,他每年需要付出一个小工程的约三分之一的利润。
    现在,一个小工程的利润对他影响不大,如果活儿少了,就显出来了,他每年给总局的挂靠费,也不过是两三个小工程的利润,那对他可是个沉重的负担呢。
    柳侠一路开车一路想,到王府街怀琛的店里,也每能想出个一二三来。
    他来这里,是带接柳若虹和胖虫儿去玩一晌,然后晚上再回老杨树胡同住,总不成小丫头来一次京都,都没在自己家住个囫囵夜吧?
    黄金首饰那间屋子有七八个顾客,秦双双和一个新招的女孩子在接待,玉器这边有三个人,冬燕亲自在招呼。
    看见柳侠进来,冬燕笑着指了下后院:“俩人在后头呢,说是要学茶艺。”
    柳若虹学茶艺?
    柳侠吓了一跳,和冬燕说一句那我过去看看,就赶紧跑了。
    曾广同一周前去了东南亚,两个月后从那里直接去美国,他和许应山一不在家,后面的茶舍就清净了。
    柳侠一出过厅,就听到一阵叮呤咣啷,然后是胖虫儿掺着京片子味的中原话:“哎呀乖妮儿,你咋又忘了按住壶盖儿了咧?”
    柳若虹说:“这破壶一点不美,这么小,嘴儿还这么细,倒半天都倒不满。”
    柳侠掀开西厢房北间的帘子,立马眼睛睁圆冲到了柳若虹身边:“喂喂喂柳若虹,这个可不敢。”
    柳若虹一手拎壶身一手拎壶盖,一点也不好奇地问道:“咋着了?”
    柳侠小心地伸手想把东西接过来:“这壶,一个顶咱家一间窑。”
    柳若虹嫌弃地看着黑不溜秋的茶壶:“为啥?它这么大儿,又不好看,为啥顶咱家一间窑?咱哩窑恁美。”
    这个问题柳侠也一直在困惑,所以他的解释是:“越小越值钱呗,要是给咱俩拿街上卖,你肯定比小叔贵可多。”
    柳若虹心大,不在乎自己为啥要被拿到街上卖,也不介意丑小壶比自己家的窑洞贵,反正她们家窑洞也不卖,她说:“哦。”就把那个国家著名工艺大师送给曾广同的紫砂壶随意地放在茶几上,给了柳侠。
    柳侠问胖虫儿:“这壶原来在哪儿搁了?”
    胖虫儿指着镶嵌在北面墙上的架子中间一格说:“那儿。”
    柳侠把架子前面太师椅+椅子+小板凳组合拉开,踮着脚把壶放上去:“下边恁多壶,您俩为啥费这么大劲要用这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