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忆水怜
新历2000年6月1日,南北协约忆水城
忆水城位于南北协约南部,与首都蝶桂城接壤,是南北协约的第二大城市,从这里再往南便是南北协约与东盟的交界河流——澜河。
忆水城这个名字的由来源于澜河其中的一条支流——忆水河,它流经忆水城和首都蝶桂城以及另外两个城市,最后汇入大海。
沿途城市水路便利,经济发达,是南北协约最重要的河流之一。
忆水城从古至今都是一片葱葱郁郁,城中每隔几步便有一颗参天古树,再加上错综复杂的水道,无数水上石桥,整座城市古韵十足,因此也被称为“古都”。
而首都蝶桂城的风景比忆水城犹有过之,是远近闻名的“花都”。花都最负盛名的自然是花,世人都说花都只有一种花,那就是令人“眼花”。
一年四季,每一季都有十数种花盛开,白的、红的、粉的、金的,各种颜色都有。在这些花中,蝶桂更是有“大陆第一花”的美称。
这种花四季都开,花期长达两个月,花香浓郁而又清新、沁甜而又不腻,令人迷醉。再加上其紫金的花色、蝴蝶的花形,无一不让世人称绝。
其实关于“忆水”这一名字,还有一个被人们口口相传的故事。据说在古时候,紫禁域还未降临之时,大陆一位诗人云游至此,当时这里还是一片丛林,草木茂盛,虫鸣鸟叫不绝。
澜河分出的一条支流贯穿整片丛林,这条支流在分流出一段距离后便像花一样绽放成几条小的支流,这些小的支流又分流成更小的支流。这些更小的支流在林间自由穿梭,将整片林子分成了无数块。
诗人看到此情景顿时来了兴致,乘着一叶扁舟在这林间的水络图中探索了起来,期间,诗人还在林中盖了一间简易的木屋,打算在其中绘出这绝美的水络图。
数月之后,诗人终于将整片林子绘画在了自己的游记中,当最后一笔完成时,诗人顿时惊呆了,这些小支流的轨迹初看时杂乱无章,细看时却又有迹可循。
就像诗人的思绪,一会儿悲、一会儿喜、一会儿似山壮阔、一会儿似水柔情。
思来想去,终究还是是自己久别故乡,心中思乡不止,便觉得这世间万物仿佛都有百般思绪。
诗人想到这里瞬间明悟,并将自己在林中的小屋命名为“忆水茅舍”,随后便启程朝家的方向赶。
过了几年又有人寻得这里,看见林中小屋上题的字便以为这条支流叫“忆水”,看风景秀丽便带着眷属来此定居,后来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这里居住,慢慢的这里便成了“忆水城”。
几千年过去,外围的城区则还是保留着古建筑群,许多商场还是会采用古老的设计,只是在建筑用料上与古时不一样。
这样做,既能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也能保持城市的古韵。而城中心则是多了许多现代建筑,高楼林立,甚是繁华。街道上,霓虹和古树争奇斗艳,与外围相比又多了另一番韵味。
此时的白依珊正低着头,从商场买完东西出来。东西不是特别多,都是一些生活用品、食物和水。
不过也有满满的一袋子,身形娇小的白依珊明显有点提不动。旁边有好心的阿姨想上前帮帮她,她只是连连摆头并快步走远。
来到十字路口,看着川流不息的车流,她迟迟不敢过马路,即便是绿灯也还是没有勇气迈出那一步。
在错过了几次绿灯后,
她还是一咬牙迅速冲过了斑马线,中途还差点摔倒。后面一路上她都是这样,怕生人、怕突然的声响、怕周围的一切。
不知过了多久,白依珊终于是到家了。这里是她在郊区租的房子,房子不大不小,也有一室两厅。厨房和客厅是在一起的,然后一个卫生间,一间卧室。家里的每一个角落都被白依珊收拾的井井有条,让人看着很舒服。
回到家后她便不再那么紧张,打开灯,把买的东西放在桌子上,然后躺在了沙发上。提着沉重的口袋,再加上一路都很紧张,现在她是真的很累。
渐渐地,白依珊的呼吸变得均匀,就这样睡了过去。
白依珊的母亲在生她的时候难产死去了,父亲将所有的错都怪到她身上,经常喝的醉醺醺的,一回到家就打她,工作不顺利也会拿她出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