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3方核查



每一台标准的现代外科手术都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多人团结协作才能共同完成,其中大抵包括主刀医生,第一助手,第二助手,器械护士,巡回护士,麻醉医生几人。

没有其他几人的辅助与配合,主刀医生单打独斗根本没办法成事。

这一点,林墨心头再清楚不过。

此刻,他正按照医院制度与手术室巡回护士,麻醉医生一起进行第一次三方核查,即麻醉前安全核查。

第一次三方核查由麻醉医生主持,经过与林墨和巡回护士交流后,他需要在《手术安全核查表》的第一部分选项上打勾,并确认签字。

“患者姓名确定为王建国。”

“性别男。”

“年龄43岁。”

“本次手术方式确认为右侧额颞叶顶硬膜下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

“手术部位确认为R,患者右脑,标识正确。”

“因患者意识不清,且家属无法联系,此次手术已上报,经院领导签字批准确认。”

“麻醉方式为全身麻醉。”

“麻醉设备检查完成,无缺损,无不良状况。”

“患者皮肤完整。”

“术野皮肤准备正确。”

“静脉通道建立完成。”

……

麻醉前安全核查完毕。

麻醉医生确认签字,随即开始对患者王建国进行全身麻醉。

在此过程中,林墨也没闲着,他正打电话给手底下的住院医师杨天舟,吩咐对方尽快来一号急诊手术间,准备上手术,当第二助手。

至于第一助手,当然是刚完成紧急手术申请单签字程序的神经外科住院总徐硕。

此时,这位年轻的住院总正跟在林墨身后,跃跃欲试。

显然,他已经迫不及待想要上手术台了!

林墨刚打完电话,见徐硕如此兴奋,立马决定考考他:“师弟!你简单说一说急性硬膜下血肿清除术的大致步骤。”

“画线;切开皮肤,皮下及帽状腱膜层;用双极电凝止血,上头皮夹;以开颅钻钻孔,骨蜡止血;铣开骨瓣,悬吊硬脑膜;吸引器清除血肿,双极电凝止血;缝合硬脑膜;逐层缝合帽状腱膜,皮下及皮肤。”徐硕一口气将大致的手术步骤报了出来,那叫一个干脆利落。

林墨听完,明白自己这位师弟基础确实够扎实,又考虑到小伙子时常帮自己干一些跑腿的事情,便打算给对方更多练手机会。

“这样吧!师弟!由于王建国病情较危急,需要尽快消除血肿,所以前半部分手术由师兄我完成。师弟你就从缝合硬脑膜开始,怎么样?”

“谢谢师兄!”徐硕当然很高兴,他虽然能完成硬膜下血肿清除术这类二级手术,但并不算熟练,正好趁着今天的机会再练一练硬脑膜缝合的技术。

一定要好好发挥!

让师兄刮目相看!

想到这些,徐硕的双眼越发的有神了!

林墨对于徐硕的小心思多少了解一些,毕竟他也是从这个阶段过来的,知道新人们对上手术台的渴望。

就在这时,麻醉医生那略显浑厚的声音响起:“全麻好了!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林医生!准备开始吧!”

“OK!马上开工!”

林墨应声后,走到手术床旁,将平躺的王建国调整为仰卧位,头偏左,垫高其右肩,再将床头缓缓抬高差不多10度,让对方右侧额颞叶部位充分暴露在自己视线中。

随即,林墨开始按照CT检查确定的血肿部位设计王建国的手术切口。

只见他拿出皮肤笔,从王建国右耳耳屏前1厘米开始画线,弧形向后画至耳轮上方,再向前止于中线发迹前缘。

简单来讲,林墨用皮肤笔在王建国右侧额颞叶周围画了一个大大的紫色弯钩,将其血肿部位尽数囊括在内,却又没有将范围画得太广。

这条线画起来看似简单,却大有门道,其中蕴含着深刻的解剖道理。

若非林墨对神经外科手术入路及相应解剖结构十分熟悉,并且查看过王建国的CT影像结果,他多半也不会如此迅速便画出手术切口定位标记。

一旁的徐硕直接看呆了!

他一直觉得自己的神经外科入路知识还算扎实,正稳扎稳打的寻找着王建国颅骨的各个关键解剖结构,试着通过这些结构在脑海中画出符合预期的手术切口。

万万没想到,林师兄已经完成了手术切口标记。

徐硕越看那手术切口标记越觉得正确,似乎那条紫色的线本就应该画在那里似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