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林医生!有急会诊。



晚上七点。

江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神经外科一病区值班室内。

主治医师林墨刚带着手底下的几个住院医师查完房,正埋头扒拉着只有几块鸡肉的黄焖鸡米饭外卖。

他心头忍不住吐槽了一句“抠门的外卖店,怎么不多放几块鸡肉?下次再也不点了,就知道坑老客户。”

还不等他继续吐槽,值班室外响起一阵急促的敲门声。

“咚咚咚!!!”

随之而来的是胖护士王海燕那吓人的大嗓门。

“林医生!!!急诊科打电话过来邀请急会诊!”

急会诊,顾名思义,是一种比较紧急的会诊邀请,应邀科室在接到急会诊电话以后,必须立即派医师前往,要确保10分钟内到达现场,开始会诊。

如因医生个人原因延误急会诊而造成医疗事故或严重医疗差错者,将被追究医疗责任。

“来了!来了!”

林墨先是简单应了一句,随即立马放下手中碗筷,从值班室座椅上弹起来,扯过床旁的白大褂,边穿边向门口走去,同时出声询问:“徐硕不在吗?”

徐硕是江大一附院神经外科住院总,按照科室规定,但凡科间会诊,一般直接由他接诊。

此刻徐硕并未接诊,林墨心头略感疑惑,方才有此一问。

“徐总刚刚送钛网去手术室了!他让我通知您,替他看会儿班。结果我还没来得及跟您说明情况,急诊科的会诊电话就来了!”王海燕连忙出声解释,她可不想因为自己的原因而耽搁事情。

“知道了!你先忙自己的事情去吧!科里有什么事情记得直接打我电话!”林墨打开值班室大门,向张海燕简单吩咐两句,便迈着急促的步伐朝急诊科所在方向走去。

江大一附院神经外科一共有十五个病区,一病区的病人大多因脑外伤住院,其值班室在杏林楼A栋六楼。

而急诊科在杏林楼B栋一楼。

杏林楼A栋六楼和B栋六楼由一条二十多米长的长廊连接在一起。

林墨从神经外科一病区值班室到急诊科,最快的路线是先过长廊,然后从B栋六楼乘电梯下到一楼。

或许有人会问,最快路线为什么不可以是先从杏林楼A栋六楼值班室下到一楼,然后再走到B栋一楼急诊科?

这条路线跟第一条路线的距离一样长吧?

这很好解释,因为杏林楼A栋五楼是医院手术室,处于封闭管理中,普通电梯根本到不了,若非要进行手术,医生通常也不会走专用电梯。

如此一来,林墨要从杏林楼A栋六楼值班室下到一楼便只能走楼梯。

从六楼走到一楼?

累且不说,下楼速度大概率也比乘电梯慢,耽搁时间,影响急会诊。

林墨很快便走过长廊,沿着病房快速向电梯所在方向赶去。

病房走廊上依旧弥漫着浓郁的消毒水味,这种味道几乎遍布全国各地每一家医院。

两排略显老旧的座椅上,不少患者家属正紧靠着椅背,脸上神态各异。

有人脸上满是麻木,呆若木鸡。

有人满脸焦躁不安,惊慌失措。

有人脸上挂满疲惫,劳累。

有人脸上尽是悔恨,自责。

林墨对眼前这种场景早已司空见惯,情绪上并未有太大的波动,仍旧是一张扑克脸。

在江大一附院神经外科泡了十来年,林墨很清楚,

普通医生在面对病人家属时,应当尽量表现得严肃些,庄重些,那样会显得更专业,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当然,麻烦该来的时候怎么躲也躲不开。

这时候,就应该积极面对!

比如现在。

“医生!麻烦您帮我看一下这张报告单!我最近老是头晕,头疼!”一位满脸疲惫的中年大妈突然从旁边的座椅上起身,拦住林墨,递上一张检查报告,脸上带着期待还有些许担忧。

她期待着眼前的医生能告诉自己到底得了什么病,却又担心家里没钱治病。

林墨见此,并未表现出一丝不耐烦,而是迅速接过报告单,看了起来。

咦?

颈动脉彩超报告单!

图像所见:

右侧颈总动脉内膜厚度为1.2mm,左侧颈总动脉内膜厚度为1.2mm。

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可视段走行正常,内膜中层普遍不均匀增厚,可探及多个斑块回声,较大斑块约21.5×3.9mm,位于右侧颈动脉窦部延伸至颈内动脉前壁,不均匀回声。19×3.5mm,位于左侧颈动脉窦部延伸至颈内动脉前壁,不均匀回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