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往事
15年前的松市还是一个比较混乱的年代。那时候整个松市也才成立不到十年。没有高楼,没有柏油马路,甚至你能看到有人骑着大马在路上穿行。那个时候也不像现在四处都分布着监控,当监管存在缺失,暴力也随之滋生。
就是那样的一个时代。诸多帮派在松市的乡镇拔地而起。起初的帮派大多是一些邻里乡亲组成的维护自身权益的小组织。就如同唐瑞为代表的‘惠帮’从名字就能看出,‘惠帮’的存在就是为了惠及帮众村民,维护权益。那时候‘惠帮’只有一个米业,而名字也叫做惠民米业。而他们平时的工作也无非就是向老百姓收粮卖粮,自己也从中间牟取一些利益。因为他们收粮的价格还不错,也算公正,也深得当地群众的爱戴。
发展的顺风顺水的‘惠帮’自然没有安于现状。他们想扩大自身的产业或是拓展一些其他的产业。经过深思熟虑后,他们选择了后者。这是因为本区域供需已经接近饱和。而去其他乡镇建立分部,必然会触动当地一些人的利益。一旦发生冲突,己方又难以支援。那么拓展一些什么产业又成了一个问题。醋厂?饲料加工厂?苯板厂?玻璃厂?还是...
“不如就开个酒厂吧”唐瑞的一句话瞬间赢得了多数人的赞同。那个年代又有几个人不爱喝酒呢。自己酿的酒喝着才放心,众人都笑着说道。
想法虽好,但启动资金是一个硬骨头。而此时帮派中的三把手陈葆想出了好主意。他提出惠帮可以像银行学习。利用‘惠帮’在老百姓中的公信力。吸取公众的存款。给群众一些高于银行的汇率。那样群众就会纷纷把钱送到‘惠帮’的手中。每年一个固定的时间结算当年的利息。当然村民也可以出资入股,每年收取分红。陈葆的想法一提出就得到众人的赞同。而事实也如同陈葆预料的那般发展,甚至更胜。以至于‘惠帮’提出限制每家存款的数额。
此时的酒厂正如火如荼的办着,他们租了当地最适合酿酒的地段,聘请了村内最好的烧酒师傅,买了时下最优质的的酿酒设备。当酿出第一批酒的时候,‘惠帮’众人欢聚一堂,直接将酒一坛坛搬出放在空地上。而酒坛的另一边还架起了烧烤的架子。喝酒吃肉好不热闹。清澈的烈酒让所有赞不绝口。对未来的生活也满是期望。
而事情总不会一直顺风顺水下去。农民嘛,看天吃饭。谁又能保证年年风调雨顺,那时候农民政策有远没有当下这么多补助这么多的待遇。突如其来极端天气造成粮食大大减产,农民收入受损。难以维持正常的生计。也正是这个原因。农民们纷纷主张要从‘惠帮’手中取回自己存在其中的钱。开始的时候还好,一家两家三家,可到了后面取钱的人越来越多。而‘惠帮’募集来的资金大多都已经投入到酒业之中,而本身也受到损失的米业的流动资金终究还是有限。米业的会计第一时间将这件事情进行汇报上去。
‘惠帮’无奈和群众说阴流动资金有限,暂时无法帮助群众取出存款。可就是这样的一个决定,却让乡亲和惠帮发生了矛盾。乡亲们认为当初存款时,就承诺过这些钱是随拿随取的。存钱的时候答应的痛快,取钱又反而不让取了。再加之部分帮派成员优先帮助自家亲属取出钱款的行为被发现,更加把这件事情推到了风口浪尖。更是闹到了法院,闹到了政府。他们认为这就是赤裸裸的诈骗。要知道乡亲们也是为了生活。这些钱也是他们的救命钱。
唐瑞看着陷入困境的乡亲们,也是满面愁容。是‘惠帮’错了么?唐瑞摇了摇头。惠帮的想法和出发点是好的。一方面可以扩大自身的规模和营业渠道,一方面可以利用分红的方式给为乡亲么增加福祉。老百姓呢,他们更加没有错。正是他们将资金投入‘惠帮’才让得以发展和壮大。错的是这天。如果这场灾害早一点晚一点,也许都有好一点的办法能够度过这个难关,可偏偏选在了这个时候。可现在又哪能怎么办呢。告诉乡亲们怨不得自己去怨老天?开什么玩笑。‘惠帮’必须承担这个责任。唐瑞心里坚定的想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