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第八十五节山泽居篇丨守岁宴(中)-第2/3页
只见二皇子站起身,继续说道:“七弟年纪尚幼,连这金陵城都不曾出过,又怎知我大梁风貌?不过他说的倒也没错。儿臣前些时日前往安庆城为渠城主道贺时,一路上经过了不少郡县,而这所经之地,皆是物阜民丰,一派安居乐业之象,足见我大梁之强盛。当然了,大梁地域广阔,泱泱数千万黎民百姓,其中难免藏匿了一些蛇鼠虫蛇,偶有冤屈也属正常。但只要按照父皇您所要求的那样,百姓恪守法制、百官按律行事,自然一切无虞。”
这话说得冠冕堂皇,不偏不倚,楹贵妃甚至一时分不清他是在帮景笠,还是在暗示些什么……二皇子平日里吊儿郎当,不务正业的,虽说与他们没有多大恩怨,但也绝不是会出手相助的关系。
她一边揣测着二皇子的心思,一边悄悄查看梁帝的神情。
只见梁帝面色如常,也并未再多说些什么,只是微微点了点头,示意二人坐下。
楹贵妃正要松下一口气,却见景笠又猛地站了起来,并高声道:“父皇!儿臣还有一事相报!”
这小子!又要闹什么事?楹贵妃刚落下的心又被悬了起来,脸上也变得青白一片。她使劲给景笠使眼色,但此时景笠正在劲头上,哪顾得理会她。
方才二哥的那番话,别人听不懂,他却听懂了。这一是告诉他世间不平事众多,不是他能改变得了的,二是提醒他父皇最重法制,平日里最恨越权越职之徒。但二哥越是这么说,越是激得他心火直烧。哪有这么多应该和不应该的,当个穿金腰带的皇子还要顾虑这么多,那还不如街头要饭的自在!
景笠想起流水哥哥说过的这句糙话,一气之下将早就打好的腹稿全盘托出:“父皇,您问儿臣大梁是否真的是清明太平,儿臣不敢说。因为儿臣前几日在鸡鸣寺祈福时,恰好结识了一位来京城告御状的秀才。听闻这位秀才乃邺城人士,邺城有一富商,与当地官府勾结,抢占民田,为祸一方。百姓们想要讨得公道,却无奈郡县上下皆是官官相护,他们根本无路可走,于是这位秀才便打算进京告御状。他在路上得到引荐见到了御史大人,却不想御史大人不仅没有帮他,反而痛下杀手,在半路谋害于他。幸而有好心人路过将其救起,他才捡回性命,并如愿到了金陵。只是……这皇宫外有数重城墙阻隔,哪是他一个秀才能够进来的?所以他才在鸡鸣寺找到儿臣,希望儿臣能施以援手。”
“父皇,儿臣知您向来恪守法制,不喜越诉之事。但他们若非被逼无奈,又怎会担着生命危险来告这一纸诉状?有法而行私,那所谓的法制规章又有何存在的意义!若御史大人当真徇私舞弊,与邺城官员勾结,那这背后便是败坏朝纲之重罪,还望父皇——严查!”景笠挺直了身板,眼里尽是不属于他这个年纪的坚毅。
这番话说完,守岁宴上更是变得寂静无声。众人屏气凝神,吓得连大气都不敢出。若只是邺城的官宦也就罢了,可这御史中丞若也犯了事,那这朝廷,可得变天了……
楹贵妃看到这一幕,气得两眼一翻,差点晕了过去。他可知邺城太守是谁的人?御史中丞又是谁的人?这个傻皇儿啊,怎么尽做些自作自受的蠢事!她在鸡鸣寺拜佛时可是诚心诚意的,怎么佛祖不仅不领情还要罚她啊!
相较其他人的失态,梁帝倒是显得淡定的多。他沉思了片刻,没有追问其中细节,而是问道:“你说的那个秀才何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