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第一百零三章-第5/8页





        虽然来了学校,大家其实还是不明白,这个专业到底学什么。

        孔令西说:“我听大二的学姐说,要学英语,我英语特别差,只会简单的句子,要命了。”

        还没上课,听着要学英语,几个人唉声叹气的。

        “早知道学英语,我就不报了。”孔令西道。

        田馨安慰说:“大家英语底子都薄,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大学好好学英语,肯定能追上来,高考停摆这些年,水平都差不多的。”

        刘小青问:“一般英语就计入百分之十的总分吧?田馨,你英语考了多少啊?”

        田馨高考的英语成绩还不错,英语题简单,基础掌握牢固就能拿分,笔试题都是有技巧的,田馨背了好几个月的单词,很有效果。

        田馨迟疑道:“76分。”

        刘小青:“……”

        “你跟我的痛苦不是一个级别的,我才考了35分。”

        孔令西被安慰道:“我42分。”

        聊起过往,只有田馨自己是下乡知青,剩下这三位,都是按部就班在上学。

        刘小青家在农村,条件算是差一些,说道:“我家有亲戚在部队,我妈说让我上学,说不准能保送上大学,没成想,后来恢复了高考,我学习还行,就考来了首都。”

        除了田馨,三个同学都是单身,连男同志手都没碰过。

        田馨去隔壁打水,有位女同学盯着她看。

        过了会儿,对方兴奋道:“田馨,你叫田馨对吧?”

        田馨在这没熟人,眼前这个短头发的女同学,她也不认识:“你是?”

        "我跟你同省的,是老乡,我在省报上看过关于你的报道,你支起了茶水摊,还开了私人饭馆,上过两次省报呢!”

        孔令西也在水房,回到宿舍好奇问:“田馨,你还懂做生意?”

        田馨没细聊,敷衍了几句:“跟家里人一起做的,我上学,管的少。”

        能上过省城的报纸,肯定不是小生意,至少是具有风向标意义的,是典型人物。

        孔令西又说:“人家隔壁同学可说了,说田馨是模范人物,这评价真不低!”

        在省城还行,在首都,人才济济的,田馨这点经历哪够看的。

        田馨这次过来带了辣椒酱,准备给舍友们分,提到饭馆,田馨就提前拿了出来:“本想晚上去吃食堂给大家尝尝的,这是我们饭馆自己做的辣椒酱。”

        孔令西率先打开一罐,不住的夸赞:“真好吃,里面还有肉末,比国营食堂的小菜好吃多了。”

        学校有三个食堂,几个人去了离宿舍最近的一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