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多年前的故事
淅淅沥沥的水声混合着微风吹过树叶的响动,给人一种即将入夏的感觉。
老孙深吸一口烟,吐散在清晨的空气中,说起从前的事情。
早些年的时候,一家市里重点投资项目在汤泉镇落成,是一家合资化工厂。
剪彩的时候,汤泉镇的所有居民都被邀请参加,区领导和工厂的老板在巨大的展台上宣布,将在汤泉镇招聘超过1000名员工,以解决当地居民长期下岗后的就业问题。
1000人对于汤泉镇来说,真就等于每家每户都能有人进这家合资企业上班,要知道,即使在陵州,一家工厂员工能超过1000人的都没几家,何况这还是合资企业。
下岗潮之后,随着部分国企的崩塌,外资及合资企业成为了人们找工作的首选。
现场的汤泉镇居民欢心鼓舞,在领导说完话后热烈鼓掌,然后在剪彩活动结束后排队应聘。
总的来说,从那一天开始,自原来两家市国有企业倒闭后,汤泉镇从新换发了生机。
说实话,要吃下1000汤泉镇居民作为员工,考虑到小镇居民的文化水平限制,工厂压力还是挺大的。不过这是当地政府优惠给地的基本要求,工厂必须办到,所以除了关键的环节,其他工序尽量减少科技含量,增加用人岗位。这些进入工厂的镇民工资其实也不高,基本达不到合资企业的平均水准,只是对于经历过国企改制的人来说,有安稳的工作,帮正常缴纳社保,已经是满足他们的希望了。
这件事情,从当地政府,到合资企业,无不付出了努力,倾注了心血,只为给当地百姓一个稳定的收入。
可是这种欣欣向荣的景象没有维持多久。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镇子里的人渐渐觉得容易疲惫,抵抗力变弱,不过对于大多数苦出生的镇民来说,这种情况甚至算不上生病,也就没人在乎。
直到镇上居民的孩子,上至十几岁的少年,下至三五个月的婴儿,出现莫名其妙流鼻血的情况越来越多,一些镇民才开始重视起来。
最先被怀疑的自然是合资化工厂,有家长举报到市政府,附上了镇里一些孩子的体检报告单。
很快,组建的环保调查组就来到的汤泉镇,因为不能把矛头直接对准合资企业,调查组先在汤泉镇及周边的泥土、水源、空气中取样回去化验,结果虽然不算好,但远远达不到令人生病的程度,毕竟,当时的全国大部分地方,环境多多少少有些问题。
结果出来后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立刻公示,安定民心。
合资企业则从这份公示结果中引出了另一种话题,企业的专家认为,汤泉镇水源中某种微量元素的缺失,是导致镇上居民生病的主要原因,并拿出了证据。同时,企业自掏腰包,买了很多补充营养和微量元素的礼品上门探望生病的镇民及他们的孩子。
环评无问题,企业也尽到了社会责任,事情似乎就这么过去了。
只是有一个人,一直没有放弃,就是时任市环保局化验分析处副处长的段魏(注:市级单位副处长为副科级干部)。
他觉得这里必然有污染源,这是他多年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得出的结论。结合镇民的体检报告,他觉得如果不尽快找出原因的话,有可能会出现严重后果。因此他一有时间就跑去汤泉镇,同时委托一些家中孩子生病的镇民带着采样工具进入工厂采样。
这种事情自然很快就被发现,
企业一纸材料递到常务副市长手里,环保局领导被骂了一个上午,后果可想而知。
段魏被责令不许再背着单位私自做调查,同时调整了工作的处室,到机要处当副主任去了。
然而段魏并没有真正放弃,他思索后觉得应该换一个思路,于是从已经收集的样本中找出对人体有害的几种重金属和化合物数据,虽然基本在安全值上下,但依据采样时间排序后,空气样本中有三种物质是随着时间波动的,依据这种情况进行反推,凌晨时间段有可能污染物会超标。
有了这条推理后,段魏在晚上再次去到汤泉镇进行采样,重点区域每隔一小时进行一次采样,一直到早晨。
收集完样本后,段魏趁着还没上班的时间,直接回到局里进行化验检测,检测结果出来后,看着上面的数值,段魏脸色沉了下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