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归心似箭-第3/3页
归心似箭的父亲,恨不得插上翅膀,一下子飞回离别多年的故乡。
一路上看着沿途的变化,不停地在心里憧憬着故乡,这几年来可能发生的变化,不停地向大伯打听故乡的人和事,不停的在心里描绘对比着故乡的新颜和旧貌。
当父亲高高兴兴地跟着大伯,奔走在回家的路上,一路上问这问那,问个没完没了,问的最多的是家里的粮食够不够吃,现在能不能吃饱肚子。
一踏进家乡的境界,看见家乡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光秃秃的黄土坡上,如今到处都是一片片绿油油的玉米和高粱地,路边田埂上的草丛里,被星星点点的朵朵野花点缀的五彩斑斓,再也看不见昔日光秃秃、灰塌塌的黄土山坡,和那大路旁横尸遍野,惨不忍睹的凄凉的惨状。
父亲看着家乡的变化,心里有说不出的激动和感叹,他在心里暗暗地抱怨大哥和大大,怎么到现在才接自己回家?
自己终于回家了,再也不用为吃不饱肚子,低声下气的看人的眉高眼低,度日如年了。
回家后的大婆,为了活命生存,拄着锄把趔趔趄趄的带领着两个未成年的儿子,整日忙忙碌碌的为几亩薄地耕种收获忙出忙进,等到麦子晒干进了仓。这才想起了丢在山里受苦的侄子,到底是接还是不接?
大婆虽然说很贤惠,深明大义,自从爷爷奶奶去世以后,她对父亲也一直像亲生儿子一样疼爱,当年为救父亲,舍弃了亲生子三伯笨笨,那也是在三伯笨笨,已经在求生无望的情况下,她才做出的那种决定的!要说她没有私心,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至于接不接父亲回家这件事?在大婆的心里萦绕已久,老三的那只北窑早已被卖掉了,如若把小周周接回来,长大后住在哪里?人常说:三岁看老,小周周天生的体质好,性格倔强,喜欢争强好胜,以他的个性,是一匹难以驾驭驯服的烈马——也是一个养家的好劳力。
再说长子贤义天生体弱多病,难以承担起养家糊口的重任;次子连义虽然身体建壮,却无心种地,整日扯着嗓子学唱戏,也是一个靠不住的主儿。
白氏大婆考虑再三,不管怎么说,周义是老三两口子唯一继承香烟的儿子,自己的亲侄子,只要我对他们三兄弟一视同仁,视他如己出,他不会忘记我对他的养育之恩的!
最后,还是决定让大伯进山,税现自己当年对父亲许下的诺言。
自从大伯踏上去西山寻找父亲的路,大婆心里七上八下的不住地打鼓,她不知道一个七八岁的孩子,留在那个举目无亲的地方,现在怎么样了?这些年来他是怎么熬过来的?她心中没底,父亲若是有个三长两短,她怎么对得起王家的列祖列宗,和九泉下的三弟夫妇。
大婆就这样整日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天天在家望眼欲穿的盼望着他们兄弟能够平安归来。
大婆一天到晚,也不知道在场边翘首遥望多少回?
终于在八月十四下午,团圆节前一天夜幕降临的时候,兄弟俩个终于拖着疲惫不堪的双腿,踏进了久违了的老家——牛氏庙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