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没奈何舍子离乡-第2/3页



大家追了五六里路,追至老虎桥,还没有看见一个像赵大勇的可疑人。大家互相一问,谁也不认识赵大勇,也不知道赵大勇长得是个什么样子?大家七嘴八舌的又盲目的追了一程,无功而返。有几个近邻至亲来家里给大婆汇报了一下追击的情况,顺便说了几句安慰体恤的话。

后来,大婆在大悲过后,发现原本体质最好的侄子,怎么身体如此虚弱?问清情况后,才得知他母子是得了瘟疫,弟妹死于“转筋霍乱泻”。大婆心如刀绞似得伤心的哭了一阵子,也就再不追究此事了。

可是,这个苦日子还是要过,不知何时才能熬出头啊?

大婆一个小脚女人,望眼欲穿的盼望自家兄弟回来能帮自己一把。未曾想到,却盼来了奶奶的噩耗,连唯一的希望都破灭了。

看着老天爷不争气,不是狂风暴雨,就是热风冰雹,好不容易种下的玉米,又被蝗虫一扫而光。人们又觉得生活仍然没有着落的,便一个个又神不知,鬼不觉的神秘离家出走,大家为讨生活,仍然是驹走驹路,马走马路,各人都有自己心目中的目标和去向。

大婆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晚上,她躺在炕上,心里急的火烧火燎,翻来覆去的睡不着,自己这孤儿寡母的一大家子何时才能动身?心里猫爪似得难受,回头看看年幼的侄子,身体已经在慢慢地恢复。再看看三儿笨笨,却仍然是一副半死不活的样子,瘦的只剩下一把骨头架子了,现在连坐起来都困难了。不由得她心里猫抓似的难受。这件事叫她左右为难,眼看着家里能吃的米面就要吃光了,还迟迟动不了身。如若再不走,恐怕等彻底断了顿,到那时就是想走,也就没有力气走得动了——大婆辗转反侧考虑了几天,她终于想通了问题的症结就在三儿笨笨身上,我不能为了笨笨这个死活人,祸害一家子被活活困死在家吧,年幼的侄子小周周,他是三弟唯一的一根独苗,为了报答三弟夫妇的昔日的恩情,她只好舍了亲儿笨笨。虽然说儿是娘身上的一块心头肉;可是,笨笨不但是一个残疾儿,此时已经病入膏肓,终究还是成不了人的。再说,当初要不是三弟两口子一路上,累死累活的背着上他逃荒,恐怕笨笨早就随他爹去了。如今是三弟两口子遇难,只留下小周周一个儿子,为他们继承香火,为报三弟夫妻的救命之恩,就是再累也要想办法把他带上,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在,我绝不丢下小周周不管的!

可是,要我这么眼睁睁的丢下三儿笨笨不管,贤儿会怎么想?连儿又会怎么想?他们能理解我这个做母亲的苦衷吗?大婆思前想后的整整想了一夜,最后当机立断,决定天明就收拾行李,重返西山讨生活。

第三天,清晨,天刚蒙蒙亮。

大婆白氏起了个大早,破天荒的用最后的半碗大米,为大家熬了一锅稠稠白米稀饭。早早地叫起几个孩子洗脸吃饭,准备出发上路。

大婆一反常态的先给三伯笨笨舀了一碗,亲自含着泪花给儿子一勺一勺的喂。

其实,三伯笨笨只是一个患了小儿麻皮症的残疾儿,病在腿上。他大脑很清醒,他心里什么都知道,家里的情况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恨自己像个寄生虫似得,只长了一张能吃饭的嘴,什么也做不了,不能替母亲分忧解愁也罢!可是,自己的吃喝拉撒还要母亲侍候,这样死不了,活不旺的日子真遭罪;他早就活腻了,不想活了!

可是,他连死的能力都没有,看见母亲这两天收拾行李,知道一家人又要出远门了。他也知道三爸早已死了,三娘也死了,连弟弟小周周也得跟着大家自己走。

望着眼泪汪汪的母亲,他心里明的跟镜子似得,他知道这是母亲为自己喂的最后一顿饭,也是他最后一次食人间烟火,他知足了。为了让母亲对自己彻底死心,走得无牵无挂,他把自己伪装起来,装作快要死的样子。闻见母亲端到面前那久违了的大米稀饭的香味,他恨不得睁大眼睛,一口气美美地喝个精光。可是,他没有那么做,他硬是忍住了,仍然装出一副麻木痴呆的样子,把母亲送到嘴边的白米稀饭,顺其自然的只喝了两个半勺,再也不张口了。就是这两个半勺稀饭,让他又尝到了大米的香甜,人间的美好;也尝到了母亲泪水的涩酸,做母亲的不易——够啦!够啦!这两个半勺的情和爱,足够他回忆到死,至死不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