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王启发保媒
自从奶奶回家以后,穷日子虽然过得清汤寡水的,搬着手指头计划着过日子。可她心里却很舒坦,没有了娘家大嫂指桑骂槐的辱骂声,也不用整天提心吊胆的防着吴明起的兽性发作,动不动便是拳脚相加的毒打!
老家的日子虽苦,但奶奶心情舒畅——没有不寄人篱下,不用看人眉高眼低的自卑,她后悔当初不该赌气回娘!
奶奶能够回来,那是大婆求之不得的事情!
对于这个没有男人支撑的家,就像散了骨架似的难以站起来,望着白家人在院子中间打起的那道土墙,大婆看着心里怎么也不舒服——她怕王家的祖业被人五鬼分尸,她不知道她一个小脚女人到底还能撑多久——就拿这次回来种玉米来说,对她就是很好的考验,证明她只是一个织布纺线,围着锅台转的小脚女人。
大婆心里的奶奶,虽然也是个女流之辈——可是,自从奶奶嫁进王家,她凭着一双大脚跟着爷爷风里来雨里去,泥里水里像男人一样的在下地干活,她是一个提得起,放得下的女汉子,无疑也能撑起王家的这片天,只要能帮助王家度过这个青黄不接的季节,王家就会有重新崛起的机会!
从此,奶奶和大婆妯娌俩个还像过去一样,大婆还是一口一个的叫奶奶翠儿,奶奶觉得这位十分贤惠的大嫂,比亲姐妹还亲,二人相依为命,成了一对同病相怜的苦命女人!
转眼间冬去春来,又是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
河对面的小山村,没有被旱死的桃花、杏花,又稀稀疏疏红云薄雾似的,展现它那顽强的生命力!
大多数的庄稼地里,仍是无人耕种的荒地,不是主人逃荒还没有回来,就是回来了也是没有种籽下地,望着空荡荡的大片土地闲置,这对庄稼人而言,无疑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嘲弄和侮辱!
地里刚刚有了绿意,为了糊口的人们,便冒着袭人的寒气,三五成群的妇女儿童,挎着篮子在这些荒地里来回徘徊挖野菜。
奶奶也不例外,领着大伯、二伯和拦不住的父亲,也挎着篮子、拿着挖菜的小刀,满山遍野挖野菜度日。
天长日久,没有别的粮食来源,土地荒芜,坐吃山空,指靠挖野菜来添补,死水怕勺舀,眼看着从山里带回来的那点粮食日益减少,带回来的那些豆豆颗颗和那些土豆片片,也已经吃的所剩无几。
正在妯娌俩个一筹莫展之时,村南头的一位远房大伯王启发来到我们家,见大婆一个人在家里翻晒柴禾,便笑嘻嘻的上前打招呼道:“新娘!你一个人在家晒柴禾啊?贤义他们都出去了?”
这个王启发年龄虽长大婆几岁,他的辈分却低了大婆一辈,他称呼大婆叫新娘是此地方方言,也就是婶子的意思。
“哦——是啥风把你吹来了?你可是稀客啊!”大婆望着突然登门造访的叔伯侄子,有些莫名其妙的问道。
王启发笑着说道:“呵呵,无事不登三宝殿,是有点儿事情,我才登门打扰你了!”
“唉,你看我家都穷得土腥气了,早都没人上门来了,不知你说的是啥事情啊?快!快到屋里坐吧!”大婆拍打着身上沾的柴禾沫,把王启发迎进她的中间窑里,看王启发在桌边的凳子上坐定,她倒了一碗水放在他面前,笑着问道:“看你满面春风的样子,今天好像有什么好事情?”
王启发坐在桌子旁边的椅子上,从腰带里取出自己旱烟袋,装了一锅旱烟含在嘴里,
又掏出火镰、火引“吧嗒、吧嗒”几下,随着火星的飞溅,火引子被飞溅的火星燃着了,王启发把冒着烟的火引子压在铜烟锅上,“吧嗒吧嗒”的吸了几口见旱烟被引着了,这才朝大婆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对大婆说道:“是有一件好事情,听我媳妇说她挖菜时,碰见你家的我三娘翠萍也挖菜了,是真的吗?她真的回来了吗?”
“唉,你打听她干什么?她回娘家住了一段时间,咱们这里有个老规矩你不是不知道,女子出嫁不能在娘家过年,她不回来还能到哪里去?看你的神色,莫非你手上有什么好人家,是来为翠萍保媒的吧?”大婆打量着这位比自己年长十来岁的大侄子笑着问道。
王启发喝了一口水,清了清嗓子不好意思的笑着说:“新娘,你猜对了,我就是为这个事情来的,我嘴巴笨,你是知道的,我从来也没有给人说过媒,这回是我的一个远房亲戚,托我给他内弟说个媒,那小伙子我见过,人品挺不错的,在衙门里当差,成天忙的团团转,把自己的婚事给耽误了,今年大概有三十出头,还未婚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