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节 京都议事-第2/3页





    众臣商议完毕,吴光照准备回去之后就大书特书,以文人手笔来宣扬历都城的大捷。其他重臣也准备奔走相告,让京都朝臣们感受一下胜利的喜悦。于禁没有离开,唯有他知道昱宁帝的心思。文官们越是宣扬,就越会激起昱宁帝的不安。甚至包括他于禁,都不敢想象战事结束之后,段琅在军中的威望会有多高。

    暖阁之中,昱宁帝的脸色阴沉了下来,看着于禁说道,“于爱卿,不知你觉得朕,是该喜还是该忧。”

    “怎么,陛下担心了?”

    “不足三万兵马,半柱香的时间就击溃八万大军。你觉得,我大夏众将之中,还有谁能够做得到?”

    于禁摇了摇头,“老臣虽说不精通军务,但这些日子也多次求教朱文俊。可以说,整个天下能够穿越大漠的兵马,除了段琅没有第二家。日前德章太子也给老臣来过书信,言辞之中颇为不满。甚至说,在惠宁城居然还威胁过太子殿下。这样的臣子老臣甚忧,一旦将来心有反意,恐怕将会造成更大的危及。”

    “于爱卿,朕不是跟你说了吗,如若朕撒手离去,为了我大夏的将来,卿可果断行事。”昱宁帝目光深邃的看着于禁。

    于禁苦笑了一下,“臣也细想过,恐怕到那时,臣压制不住。”

    “怎么,你怕了?”昱宁帝微微一怔。

    于禁摇了摇头,“臣这把年纪,没什么可怕的了。但陛下想过没有,如若方继业与段琅不同时进京,臣斩杀其一,另外一个必将起兵。就算连同他二人一并斩杀,别忘了还有一个上官玄悟。到时候,恐怕我大夏会再起风云。”

    昱宁帝点了点头,“朕理解于卿的顾虑,斩杀功臣,不但会背负骂名,也会激起军中将领的愤慨。到时候,恐怕不把卿交出去,不足以平民愤。”

    于禁拱手躬身,“多谢陛下体谅,臣死不足惜,但臣担心~那些人不会放过臣的家眷。所以,没有正当的理由,臣实难下手。”

    昱宁帝叹息了一声,“其实朕到不希望假借你手,毕竟德章皇儿还要靠卿来辅佐。只是朕担心,看不到战事结束的那一天了。”

    “陛下,臣还担心一事。”

    “哦?说来听听。”

    “陛下,德章太子在书信中表露出杀机,臣担心,到时候德章太子年轻气盛,忍不住~!”于禁看着昱宁帝,他知道昱宁帝理解他的意思。

    昱宁帝眉头微皱,“不错,德章皇儿要是下旨杀人,这就一点退路都没了。到时候,势必会有一战。方继业狡猾的很,恐怕就算德章的登基大典,他也会以某种借口拒绝来京。”

    “陛下,您没发现,他们的发展与西宁侯赵立,有着惊人的相似。赵立多年拒绝进京,就是防着陛下扣留不放。方继业身为段琅的岳丈,两人都是经验丰富的带兵之人,他俩不管留下了谁,咱们就不能轻易的去动另一个。”

    昱宁帝愁绪的揉了揉印堂,叹息道,“算了,战事还不知道发展到哪一步,这才刚刚大捷,咱们居然就想到了这么远。”

    “陛下,未雨绸缪才是上策,臣倒是觉得,趁着战事未完,不如及早解决。”

    昱宁帝一愣,接着摇了摇头,“还是看看战局的发展再说吧。明日德隆皇儿回朝,先让他去西边摸摸情况。爱卿,朕有些累了,你退下吧。”

    于禁看到昱宁帝略显疲惫,本来还想力劝一番,也只好作罢。不过于禁相信昱宁帝心中有了猜忌的种子,绝不会放任不管。他与昱宁帝暗斗了这么多年,深知昱宁帝的心机有多可怕。为了大夏的安稳,他知道昱宁帝绝对会留上一手。因为,于禁从昱宁帝这道赏赐圣旨,就看出他已经开始布局了。

    暖阁之中,孤独的昱宁帝微闭着双目。虽然身躯日渐衰老,他的脑子却是异常活跃。刚才和于禁谈论的时候,昱宁帝脑子里闪现出种种方案,其中一条昱宁帝觉得比较稳妥。

    次日上午,从蓝湖城带领十万兵马的德隆皇子,回到了京都。由于西面战局紧迫,需要粮草和兵马,德隆皇子仅仅在京都驻留了一夜,就带着大军浩浩荡荡奔赴了历都城。不过,令群臣意外的,是昱宁帝给七皇子德隆新任命的身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