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原来如此-第4/6页
“左右相,两位爱卿,你们以为如何?”皇帝见众人无人答话,为首的英亲王也不言语。他目光落在左右相身上。
左相看了右相一眼,出列,“回皇上,臣以为可行!”
“嗯!”皇帝点头,“右相呢?”
右相恭敬地出列,“皇上能如此当朝提出,定然是思虑多时,臣以为……”顿了顿,反问道,“皇上的皇子并不多,三皇子、五皇子虽无大才,但也不是不可用。他们去看守皇陵,谁来协助皇上理政?”
“不是还有四皇子和八皇子吗?”皇帝道。
“四皇子自然有大才,这八皇子……是否过于年幼?”右相又问。
“朕记得王兄在秦倾这么大的时候,也已经跟着学习朝政之事了。”皇帝看向英亲王,“是吧?王兄?”
“回皇上,正是!”英亲王点头,须臾,又犹疑,“可是,三皇子、五皇子并无大错,这样处置,恐怕不太妥当。”
皇帝闻言沉下脸,“临汾桥之事,王兄不知,自然做如是想法。但若是知晓临汾桥之事。你就不会觉得不妥了。”
英亲王一怔,“皇上是说临汾桥是他们……”
“南秦江山,是祖宗的基业。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是基业。”皇帝又道,“为了荣华富贵,皇权宝座,将基业置之不顾?朕还怎么敢用这两个儿子!”
英亲王霎时明白了,顿时住了口。
朝中忠臣都不是傻子,也明白了对三皇子、五皇子的处置根源所在。
皇帝不大肆彻查,宣扬出此事,恐怕除了拿不到把柄外,还是因为顾忌皇室颜面。照此说来,这样处置,算是网开一面了。自古夺嫡,鲜少有能全身而退,兵不血刃者。可是当朝却能如此。也是幸事儿一件。否则指不定会株连死杀多少人,流多少血了。
“嗯?众位爱卿,还有何疑虑?不妨直言!”皇帝又看向众人。
“皇上圣明!”右相躬身,“臣觉得处置妥当!”
皇帝点头,又看向其余朝臣。
左右相英亲王都同意了,其余忠臣自然不再多言,纷纷上前附和。
“那此事就这样定了!”皇帝对身旁摆手,“吴权,传朕旨意!”
“是!”吴权垂首。
圣旨一经下达,不多时,便传去了后宫。柳妃和沈妃听闻,当即晕倒。
皇后大喜。
圣旨下达后,闭门自省的三皇子、五皇子齐齐跌倒在地,虽然他们知道自己此生与皇权无望。但没想到下场竟然是如此干脆地去看守皇陵,连个闲散的王爷也没有封号。
柳氏和沈氏两家得到消息,纷纷哀戚。多少年攀爬,想求富贵,可是到头来,没想到因为两只飞入宫里的凤凰,反而连累族中兄弟仕途,两族繁华顷刻间如流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