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侥幸逃生-第2/3页





但他也不是干躺着,又开始运转涅槃法经,用那股暖流来滋养内脏,只觉疼痛大有缓解。

过了一阵,那小男孩忽然溜了进来,手里却还带着一个物件,正是姜海晏的剑刃。

他不解为何爷爷此前将这东西丢了,事后又取了回来。这时偷偷拿到姜海晏身边,瞪大着眼睛问道:“大哥哥,这剑是你的么?”

姜海晏看着剑镡上系着的红稻穗,不禁又想起陆河清来。本以为此次坠崖,会是与陆河清同赴黄泉,却没料到,自己竟被树枝挂住了衣服上的破口子,因此捡回来了一条小命……

“大哥哥……”小男孩见他望着剑刃发呆,又问了一句。

姜海晏回过神来,勉强一笑:“是我的。”

“哇!”小男孩眼里满是艳羡,道:“这么说大哥哥你会武功,是不是?”

“一点点吧……”

“那你能不能教我啊?”

姜海晏一怔,忽想起自己当初缠着慧圆要学武时的场景,不由得微微发笑,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董承志!”小男孩以为姜海晏已经答应,异常兴奋。

姜海晏又问道:“你为什么要学武功?”

董承志表情稍显黯然:“我想去找我爹爹。”

姜海晏奇道:“你爹爹做什么去了?”

“我爹爹他参加义军、打鞑子去了!”

姜海晏一怔,想得那老农或许便是认为他与那蒙古骑兵同归于尽地坠崖,这才将自己救了回来,心中滋味莫名。

他固然杀了些蒙古兵,可初衷却非抗击蒙古人……

摇了摇头,甩开这些思绪,姜海晏问道:“你今年多大了?”

“八岁!”

“学武功可是要很久很久的,而且学起来非常辛苦。”

董承志面露难色,还未答话,忽见得老农端了个碗走了进来,斥责道:“大哥哥身体不好,你不要打扰他休息!”

董承志留下剑刃,向姜海晏道:“那我等会再来。”说着出了门。

“小孩子,都是这样,莫要见怪。”老农面露一丝苦笑,坐到床边,夹了一筷子煮烂的獐子肉:“你已经昏迷了两天啦,腹内空空,吃点垫肚子。这是清煮的,已经熟透了。”

“多谢老伯。”姜海晏倒也没有推辞。

这一日,董承志或是受到老农的叮嘱,并未再来打扰姜海晏,姜海晏得以休息了一日。

在涅涅槃法经的辅助下,他的伤势已大有起色,尽管不能起床,终究算是摆脱了死亡。

第二日,董承志果然随着老农一块送饭来了。

“大哥哥,你好些了没有?”董承志满是期待。

姜海晏“嗯”了一声,忽问老农道:“老伯,你原本不是种地的吧?”

“哦?你是如何看出来的?”老农依旧淡然。

姜海晏道:“‘承志’这个名字,可不是一般农家取得出来的。而且,你虽然是一身农夫打扮,可你的气质,让我感觉不似农人。”

“气质?”老农摇摇头,苦笑道:“我倒不觉得有有什么气质。”

姜海晏想想,道:“有一种大义凛然的感觉。”

老农叹了口气:“我原本呀,是赣州城里的一名小捕快,虽然没有什么功绩,但公家饭牢靠,一家子过得说不上富裕,起码比种地强。后来,我因公受了些伤,跑不动了,便提前致仕,回家养老了。”

“可这里,不在赣州城……”

“莫急,”老农继续道:“衙门因我是因公受伤,所以便让我儿子顶了我的职位,也便是这阿志的爹爹了。不曾想,他没干两年,蒙古鞑子便打进了赣州城。我因身体不好,年纪也大了,空有抗击鞑子之心。何况,这个家,我还是得顾着,不是么?所以我携家带口,逃到这深山里避难。阿志他爹,是有抱负的人,虽然当初不愿避难,却有一片孝心,拗不过我,只得随我一块来了……”

姜海晏道:“昨日我听承志说他爹爹参加义军去了。”

老农表情略有些落寞,点点头:“山中清苦,不比城里。阿志他娘亲受不了山里的苦,没住多久便走了。阿志留下来,侍奉了我们一段时间,在这里开辟了几块地之后,听说文大人待人收复了赣州,于是便去追随文大人了。”

说到此处,老农面露忧色,“可鞑子很快反攻,又将赣州夺了去,我便再也不知道他的消息了。小兄弟,你既是与鞑子厮杀,是否也是义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