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铩羽而归-第2/3页
稍加权衡后,姜海晏鼓起勇气,上去敲了敲房门。
只是如此一来,他等暗哨放松警惕等等了大半夜,只能算是白等了。
屋子里很快便传来一个粗狂的声音,只因说的是蒙古语,姜海晏并未听懂。
姜海晏亦不做回应,只是再敲了敲门。
屋里又是一句蒙古语,同时带来了些微的动静。
姜海晏听着这点动静,情知对方来开门了。
想必蒙古人大多直率,没有料想到姜海晏竟敢堂而皇之地敲门,反倒将他当成了一个有事上门的同伴。
待门刚刚打开一条缝隙,姜海晏一剑突然刺入,那蒙古兵甚至都来不及发出惊呼,便被他一剑刺死。
姜海晏原是想迅速冲进去制服第二个蒙古兵的,但那刺死眼下这人后,屋子里竟没有动静传出。
莫不是这屋子里只有一人?
如此寻思着,姜海晏轻轻将尸体放倒在地,再推开门缝,预备进门一看。
他才踏进一只脚,忽觉门后一动,心知不妙,连忙往后一退,饶是他反应迅速,已被暗中的利刃划伤了脸颊。
那人一击未成,却是连着吹出了两声口哨。
尖锐的声音,在如此唯有少数虫鸣的俱寂时辰,便显得格外刺耳。
姜海晏大吃一惊,猛地将门一推,撞得门后的蒙古兵退到门后的墙上。趁此机会,姜海晏冲入屋内,一剑将那蒙古兵的手臂刺伤,令他丢了弯刀。
“说!”将剑架在蒙古兵脖子上,姜海晏冷道:“你们将人关在什么地方?”
既然那公子有意设局,想必这里的士卒都知道姜海晏问的人是谁。
而他今夜初闯七里镇,情知要救出陆河清的希望微乎其微,他更在意的,是先打听出陆河清被关押在何处。
不知为何,他只觉得中间那七个蒙古包,绝对不会关押着陆河清。
甚至,便是那公子刻意给他挖的陷阱。
哪知这蒙古兵一开口,叽里咕噜,说的却是一串蒙古语。
姜海晏听不懂蒙古语,自然不知道他说的是什么,于是又问了一遍,恐吓道:“说汉话!”
蒙古兵却仍是讲的蒙古语,而且语气傲然,俨然是一副宁死不屈的模样。
再看窗外,只见周边几处房子忽然亮起了灯火。
姜海晏已知方才的口哨声已将信息传递出去,大批蒙古兵即将赶来。他若是不及时退走,难免遭遇一场苦战,当即只得一剑将这名蒙古兵杀了,转身离开屋子。
刚出屋子,姜海晏猛听得破空声响起,大感不妙,忙往旁边的破屋一跃。
数支羽箭,朝他刚刚站立的门口射了过去,钉在了木门之上。
姜海晏在地上打了个滚,顺势起身,放眼望去,只见周边不单是屋子里亮灯了,竟然还有许多火把,似萤火一般,带着他听不懂的蒙古语,朝他所在的地方聚集过来。
羽箭仍在射,姜海晏忙往破房后一跃,顺手取出绳索,套上木柱,顺着木柱跃到木墙上。
但蒙古人早已准备充分,不单是木墙内部有许多人追,木墙外,两队巡逻的蒙古兵也从左右两个方向包围过来。
姜海晏跳落木墙,往之前藏身的灌木丛里跃去。
两队巡逻的蒙古兵汇聚起来,向着姜海晏追去。
他们两队有三十人,而且均是训练有素的士卒,远非刘庸手下那等酒囊饭袋能够相比的。所以姜海晏一旦被他们追上,他们势必可以纠缠到援兵赶来。
姜海晏不敢与他们交战,只得跑到他放马之所。
好在那马儿没有人动,姜海晏急忙解开缰绳,翻身上马,双腿一夹,已驾马冲走。
后边的蒙古兵毕竟只是两条腿,跑马儿不过,不过几个喘息的时间,已看不到姜海晏的踪影了。
追了一程,未能追到姜海晏,他们也不蛮干,迅速折返七里镇,以免这又是在调虎离山。
……
姜海晏纵马乱跑,黑暗中不辨方向,险些撞上一棵大树。
待看清楚身后没有火把亮起,他情知蒙古兵未有深追,这才长松一口气,放缓马速。
缓缓走了一阵,一想到自己辛辛苦苦忙活一天一夜,竟然连陆河清被关押在何处都没有问到,姜海晏便是气不打一处来。
可他再怎么懊恼,亦是无济于事,于是简单吃了点干粮果腹,等到天色微微亮后,辨清方向,往赣州的方向走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